国税稽查工作经验材料我局在创建“精品稽查局”过程中,立足稽查工作实际,突出稽查主业,狠抓稽查质量,着力推进稽查工作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让纳税人满意、让上级国税机关满意、让地方党政满意的目标。2003至2005年连续3年获市国税系统稽查工作一等奖、连续3年获××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的财税先进集体,2005年获××市国税系统“创新争先、创业争优”工作先进集体。回顾近三年的创建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一、以鲜明性厘清工作思路二、以复合型提升队伍素质2003年我局创建精品稽查局之初,稽查局人员年龄老化,平均年龄43岁,没有一名30岁以下的人员,队伍呈显退伍转业干部多、退居二线的中层干部多和业务骨干少、懂计算机少的“两多两少”结构,使稽查的“尖刀”作用难以发挥,查账办案难以进行,稽查质量难以提高,严重制约了精品稽查局的创建工作。我局通过分析认为,全局懂计算机、精通业务、年龄偏小的人员较少,从整体工作的角度考虑,把这些同志调到稽查局不现实,要提升稽查队伍素质,就必须充分依托既有干部队伍,充分发挥退伍干部政治上过得硬、“二线”干部作风上过得硬的优势。通过岗位练兵、以师带徒、既查大中型企业、又查个体工商户这一抓大不放小等形式,着力把稽查人员建设成复合型队伍。为此,我局在稽查局积极开展以“学、比、争”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开展计算机操作“军事化”集训,从简单的windows操作到每分钟打字30个以上,人人过关,强制达标;坚持“每周一题”、“每月一考”制度,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使全局干部职工基本达到了“三懂”、“四会”、“三过硬”;每月举行“举案说法”讲座,把典型案例通过讲解让稽查人员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开展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项培训,提高稽查人员业务水平;开展干部职工稽查技巧培训、取证知识培训、文书使用、税收及相关法律的培训,提高办案能力;每月召开第1页共4页一次稽查人员业务交流会,统一案件取证要求,规范稽查文书使用,使全局干部职工政治素质、稽查业务技能得到较大提升。经过三年努力,稽查局现有14名干部职工中有2名注册税务师、2名经济师、2名税务师、1名省局征管稽查能手、1名市局征管稽查能手,为精品稽查局的创建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通过积极开展能力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稽查人员克服了“恐大症”、“恐机症”、“恐外症”。2003年,稽查局人员到省局参加全省税收大检查,一举查出某石油公司偷税400多万元,让省局领导刮目相看。2005年9月,在检查县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稽查人员深入业户了解该站加经营情况中发现该站售气其工艺流程为天然气-加湿罐-脱疏塔-压缩机-缓冲罐-废气回收罐储气井-售气机,按此,该加气站气态通过五道加工过程变为液态产品,其税款征收应按工业加工6%征收率征收税款,不应按小规模商业4%征收,通过这一发现,该站就补交了增值税4.5万元,市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这一发现,对全市的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进行了专项检查,补征了税款300多万元。三、以精细化健全运行机制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强化稽查主业、提高稽查质量的基石。我局采取环节控制、制度约束、标准量化、信息管理等多种手段,努力提高稽查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第一,坚持选案精细化。一是建立健全案源采集网络,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取纳税人经营资料,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体、正确的选案疑点、从而为稽查工作提供准确的案源;二是加强征管部门的信息传递,把纳税评估、纳税信誉管理作为重要案源;三是把有关部门移交、转交、上级机关督的案件作为重要案源;四是做好群众举报案件的管理,加大对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开辟新案源。如2004年3月,稽查局通过stims系统了解到××石化公司税负较低极不正常的情况,立即把该业户作为选案对象进行检查,一举查出该企业偷税8万多元。再如,2004年6月,一群众举报某汽修厂有重大偷税嫌疑,稽查局顺藤摸瓜,外查内调,最终查出该业户偷税2万元的事实,起到了检查一个业户、整顿一个行业第2页共4页的效果,并在全县同行业中起到了较大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