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划FEATURE54猪业科学SWINEINDUSTRYSCIENCE2010年第12期猪流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李思银,杨亮宇,杨玉艾*(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epidemic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以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临床特征[1],俗称冬季拉稀病。本病于1977年由比利时的Pensaert首先发现,并从病料中分离出一株不同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ofswine,TGEV)的病毒,将其命名为类冠状病毒(CVL)CV777株。随后英国、匈牙利、西德、加拿大、日本等国相继报道有该病的发生。1982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归类为冠状病毒属。我国于1980年首次分离得到PEDV,以后许多地区均报道有该病的发生。据有关部门对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1987-1989年疫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在36种猪病总死亡率中该病的死亡率占1.74%。近年来,资助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项目(2008CD129)作者简介:李思银(1987~),女,湖南人,硕士研究生,临床兽医学专业。通讯作者:杨玉艾(1978~),女,陕西人,博士,硕士生导师,临床兽医学专业。摘要: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很类似,无法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进行确诊,必须借助于实验室检查方法才能确诊。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病毒的分离鉴定、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免疫电镜、免疫荧光、ELISA、RT-PCR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实验室;诊断该病的流行区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1病原学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长12~24nm,由核心向四周放射,其间距较大且排列规则,呈皇冠状。该病毒平均直径为130nm(95~190nm),在外界条件下呈球形,而在粪便中常呈现多种形态。目前发现,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不能凝集人、兔、猪、鼠、犬、马、羊、牛的红细胞。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对乙醚、氯仿敏感,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灭,60℃30min,可使其失去感染力,但在4℃,pH5.0~9.0、37℃,pH6.5~7.5或50℃条件下相对稳定。2流行病学该病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哺乳仔猪尤为严重,病死率平均为50%,成年母猪发病率10%~90%。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被含有病毒的粪便污染的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毒的动物,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有经呼吸道传播的报道。PEDV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并能在猪体内产生一定的免疫记忆。各种年龄的猪对该病均易感,本病多发生于冬季,12月份至翌年2月份为本病的高发期,夏季也可发生。PEDV可单一感染,也可与TGEV混合感染,但以混合感染较为常见。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PEDV与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混合感染的报道,但发病原因尚不明确。3临床症状PED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在非免疫断奶仔猪或各种年龄的猪,主要临诊症状与TGE相似,多表现为水样腹泻,粪稀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或于进食或吮乳后伴发呕吐,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病猪具体临床主题策划FEATURE552010年第12期SWINEINDUSTRYSCIENCE猪业科学min离心后,通过电镜观察到了典型的病毒粒子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并建立了具有3次筛选作用改良的IEM法。该方法简便、直观、快速、定性准确,但该方法要求有价格高昂的电镜设备,而且电镜检查一般需3~7d才能出报告,不适用于大规模临床诊断。5.4免疫荧光法试验研究证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FAT)检查病料中的猪流行性腹泻抗原是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方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取病猪小肠作冰冻切片或小肠黏膜抹片,风干后丙酮固定,加荧光抗体染色,充分水洗,封盖镜检,1~2h即可得出结果。为了与猪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