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Eczema)概念湿疹或皮炎是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疾病,是皮肤对多种外源和/或内源性因子的一种炎症反应,其组织学定义为皮肤棘细胞层细胞间水肿一、病因学分类湿疹内源性湿疹(endogenous)外源性湿疹(exogenous)1.异位性皮炎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2.脂溢性皮炎急性的3.钱币状皮炎累积的4.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癣)2.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5.手/足湿疹(汗疱型)3.光毒性接触性皮炎6.瘀积性皮炎4.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7.皮脂性缺乏性湿疹(裂纹性湿疹)自觉症状:不同程度瘙痒皮疹特征:多形性对称分布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结痂性继发损害二.临床特征临床分三个阶段•急性湿疹–以红斑、水肿、丘疹水疱、渗出、结痂为特征•慢性湿疹–以皮肤增厚、苔藓样变、鳞屑、色素改变和表皮脱落为特征;•亚急性湿疹–混合具有急性和慢性湿疹的特征;湿疹的阶段是动态变化的,将从一个阶段转变成另一个阶段。急性湿疹三、治疗建立在湿疹不同的阶段上皮肤科外用药的原则•从剂型上分类有:溶液剂、软膏剂、油剂、霜剂、洗剂、糊剂、酊剂和粉剂等。•应根据病因和病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加以选择。用药适当,能使症状减轻,促其痊愈,否则应用不当,反使病理过程加剧,•霜剂:–水和油的半固体乳剂,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剂型.它应用方便,当涂擦后容易渗入皮肤.•软膏–为油性含有少量的水.它有油腻感,多用于润滑皮肤,对肥厚痂皮,苔藓化或堆积的鳞屑更好,在某些糜烂或开放性损害(如郁积性溃疡)比霜剂刺激性小.药物中软膏的穿透作用比霜剂强.•洗剂–为细小的粉状物质(如炉甘石)混悬于水或酒精基质中,可使急性炎性和渗出损害凉爽,干燥.•粉剂–常被用于保护间擦区(如趾间,腋窝,腹股沟和炎症部位).粉剂使浸渍的皮肤干燥,并吸收水分减轻摩擦•酊剂、涂剂–均以挥发性有机溶媒为载体,外用后很快挥发,留下治疗疾病的活性物质(主药)于皮损表面而达治疗目的。急性期•无渗出时:用粉剂或洗剂为宜,这类剂型有安抚、冷却、止痒及蒸发作用,可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患处的肿胀与炎症,使患者感觉较舒适。•如糜烂渗液:则选用适当的水溶液湿敷,促其炎症消退,如3%硼酸溶液具有散热、消炎、清洁作用,但配成软膏只能用于治疗慢性皮炎,否则阻碍局部散热,使渗出液更多,炎症更重。慢性期:•应选用软膏或霜剂、硬膏等。苔藓样变也可用酊剂,能保护滋润皮肤,软化附着物,使其渗透到病损深部而起作用。亚急性期•炎症表现为小片的糜烂,伴有少量渗出,也有分散的丘疹或出现鳞片和痂皮,一般用糊剂•如无糜烂渗液,可用洗剂、霜剂等•有痂皮时先涂以软膏,软化后拭去,再用外用药物,使药物易吸收。(一)局部治疗•急性期:–局限性损害部位湿敷,可使用抗菌防腐和收敛剂溶液。湿敷溶液:生理盐水,1:5000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等•亚急性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松馏油霜剂等类药。•慢性期:外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损内注射。外用糖皮质激素分类:超强:•丙酸氯倍他索0.05%霜剂•卤美他松0.05%(适确得)•丙酸倍他米松0.05%强效:•肤轻松0.05%•艾洛松0.1%中效:•曲安奈德0.1%•氟美松0.05-0.1%弱效:•丁酸氢化可的松0.1%(尤卓儿)•氢化可的松0.5-1%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原则•一般原则是首先选择足够强度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1~2周待皮损控制后,再换为强度低的激素类药物•避免用弱的激素类药物试验治疗•小儿、妇女、成人面部、股内侧等部位,皮肤较柔嫩,都不宜采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浓度也应低些,应以弱中效激素为首选注意事项:•大面积应用有吸收导致的全身副作用.•含卤素激素久用易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感染.•儿童、面部,以氢考霜、尤卓尔、艾洛松为宜。•同一部位连续用药不宜超过2个月。外用药注意事项•如有过敏或刺激现象,应立即停药或改用药物治疗,•一种外用药久用后,作用往往会减弱,应经常轮换性质相似的药物,以提高疗效。(二)全身治疗(内用疗法)◆抗组胺类药物减轻瘙痒。◆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非特异抗过敏:维生素C钙复方甘草酸苷◆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急性发作有效,应避免长期应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