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治疗普雪瑞普雪瑞弥勒市人民医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概念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征。急性期:发病后14天以内亚急性期:发病15—30天慢性期:发病>30天(一般所说的早期是指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临床分期•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溃疡,严重者出现足靴区脂硬性皮病和溃疡。DVT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病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DVT危险因素:原发性因素继发性因素DVT危险因素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A基因变异DVT危险因素继发性危险因素: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维生素C缺乏心、肺功能不全损伤、骨折Ⅴ因子缺乏长时间坐位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纤溶酶原缺乏口服避孕药高龄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中心静脉置管蛋白S缺乏人工血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Ⅻ因子缺乏血管腔内移植物吸烟血小板异常血栓病病史妊娠、产后手术与制动重症感染克罗恩病长期使用雌激素肾病综合症良性肿瘤血液高凝肥胖DVT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DVT临床表现严重的DVT可表现为股白肿,甚至是股青肿。股白肿: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有体温升高和心率增快。股青肿: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张力高,下肢呈高度水肿,导致动脉痉挛,肢体缺血;故患肢剧痛,广泛的静脉血栓形成,肢体严重淤血,皮肤呈青紫色。预后•肿胀、疼痛、发绀三个症状是股青肿的典型“三联征”,常伴有动脉缺血、下肢动脉搏动或消失、皮温降低,截肢率高达50%-55%。病理分类红血栓:圆柱状血凝块,是血栓形成的初始产物;白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素及少量红细胞组成,为血栓形成后的继发性变化;混合血栓:发病数日后出现,原发部位为白血栓,其余部分为红血栓。病理过程血栓的变化:血栓形成——血栓顺行、逆行及横向发展(从血栓形成到血栓繁衍至血流阻断约需1周)——纤维蛋白附着于血栓使血栓固化,与静脉壁粘连,纤溶系统使血栓崩解、液化血栓呈粥状(血栓形成后8-14天)——血栓与静脉壁紧密粘连(2周后——血栓进一步收缩、溶解、吸收,血管部分或完全再通,静脉的变化:血栓形成——非细菌性炎症反应——静脉壁增厚(1-2周)——血管闭塞——再通——静脉瓣膜破坏——侧支循环建立及浅静脉扩张分型周围型•腘静脉或股浅静脉以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属该型;•血栓较局限,多数症状较轻,经治疗多数可消融或机化,少数可向大腿扩展而成为混合型;•症状:主要是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体征:Homans征及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中央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延伸至下腔静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为混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混合型•全下肢静脉内均有血栓形成;•可由周围型或中央型扩展而来。DVT诊断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1.血浆D-二聚体测定诊断急性DVT灵敏度>99%,(>500ug/L)2.多普勒超生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可作为诊断首选。3.螺旋CT静脉成像4.MRI静脉成像5.静脉造影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金标准)病史及临床表现评分肿瘤1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固定1近期卧床>3天或近4周内大手术1沿深静脉行走的局部压痛1双下肢水肿1与健侧相比,小腿周径>3cm1DVT病史1凹陷性水肿(患肢)1浅静脉侧支循环(非静脉曲张)1与下肢DVT相近或类似的诊断-2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0为低度;1-2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