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小学校本研究有效性思考VIP免费

中小学校本研究有效性思考_第1页
1/2
中小学校本研究有效性思考_第2页
2/2
中小学校本研究有效性思考由传统的“教研”到新世纪的“校本研究”,是中小学研究形态(模式)的一次锐变----由外主型研究到内主型研究、由独霸式研究到民主式研究、由狭隘研究到广泛研究,由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由向外研究到向内研究、由“出书”研究到发展研究、由哲学化研究到实践化研究、由程序性研究到开放性研究等。它标志着中小学研究迈进了一个新时代、新里程碑。质效,是一切研究工作的生命,尤为中小学研究。因此,有效性,是每个教师、每个学校开展校本研究首先必须考量的根本问题。有效者,乃有用、实用、好用也。它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是理沦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有机统一。笔者认为,在影响研究的有效性因素中,起点、研究点(具体的研究话题、题目、内容、对象)是关键。不少教师也在认真、勤劳地开展校本研究,但就是难出成果。即使出了也低质低效。何以如此?未找到、找准研究点是致命原因。研究点有如射箭之的,的不清不明,则一切发射都徒劳。好的、有效的研究点,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可行性。具备研究的条件。研究者有时间、精力、能力进行研究,有话可说,有物力支撑。二是新颖性。不落俗套,不炒现饭。研究者有主见,有创新,最好是原创。三是价值性。针对性强,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者的思想观点对具体工作有指导、启发、警示、借鉴作用,能丰富现有理念,能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行动力”、教育“执行力”、教育“生产力”。研究点的生成、启端至少有十条路径:1、因听而生:来源于听课(听讲、听议)----在听中生成研究点。前不久,在听一位历史教师讲“明清文化”时,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文科教学要处理好表与里的关系”。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养成追问、深思的习惯(该教师在讲明清文化发展原因时,仅是照本宣科地把结论告诉学生,未作深入具体的分析)。2、因聊而生:来源于与人聊天、谈话、讨论----在交谈中生成研究点。通过与一位小学校长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好教师,首先应是好家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许多共性,连自己的小孩都不能教育好,很难想象能教育好别人的小孩(该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家教成功的教师,绝大部分在教学、班级管理中也深受学生欢迎)。3、因看而生:来源于所看、所观----在看中、观察中生成研究点。据观察,现在不少学校在化解学生违纪问题时,动不动就处分学生----停课、察看、劝退、记过、开除,于此,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天职不可辞”。教育、开导、疏导为主,慎重处分学生,学校要明责守法,要有博大的包容胸怀。针对评名师的现象,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名师不是评出来的”。名师是长期努力、奋斗、创新、修炼的结果(不少教学能力强、教学业绩丰、班级工作优的教师,个性强。情商弱,他们在评选中常常得票率不高。相反,部分平庸之师则因情商高,会做人,善钻营,在评选中常常得高票)。4、因思而生:来源于思考----在思考中生成研究点。一是来源于长久的思考。如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终于有一天,我突然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能力不是教会的”。教只能给学生予知识;能力不是学来的,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自我亲身的经历、历练(训练、活动、实践),来自于实践感悟。二是来源于闪念。前几日,当我获悉某校一女生自杀消息后,头脑中立刻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传染,于是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警防自杀的多米诺效应”。三是来源于感悟体会。如我有一个体会,阅读量、知识面对人的理解力、思维力有重大影响,据此,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宁可少做几道题,也要走进阅览室”。阅读是磨刀、解题是砍柴;刀快,柴才能砍得多。四是来源于逆思。在一片推崇“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热潮中。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接受、探究一个不能少。五是来源于顺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新课程对教师的呼唤。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不能补课的要求,我生成了这样一个研究点:关注学生课余时间。六是来源于反思。反思自己的工作经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小学校本研究有效性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