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处理原则及急危重症抢救农村疾病分级诊疗疾病或症状诊断常见症状疾病需要转诊,进一步处理农村疾病分级诊疗原则农村常见急诊疾病的初步诊断。农村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依靠严密、完善、快速的诊断,掌握常见急症疾病的典型表现。常见疾病常见高热疾病、意识障碍(昏迷)、惊厥与抽搐、急性头痛、急性呼吸困难、急性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胸痛、急性腹痛、腹泻、大咯血、上消化道大出血、妇产科大出血、血尿、少尿或无尿、急危重症现场处理原则、转诊要求与时机选择急危重伤病指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急危重症现场处理原则、转诊要求与时机选择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一)心率<50次/分或心率>130次/分。(二)呼吸<10次/分或呼吸>30次/分。(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四)血压:收缩压<85mmHg舒张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舒张压>120mmHg。急危重症现场处理原则、转诊要求与时机选择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例如外伤需要固定(脊柱外伤)、高血压降压治疗,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者告知病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绿色通道,边治疗边运输。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灾害、事故发生时向上级报告的相关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灾害、事故发生时向上级报告的相关程序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灾害、事故发生时向上级报告的相关程序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与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听诊:心音消失,触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与徒手心肺复苏术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停止3秒钟----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与徒手心肺复苏术争分夺秒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识别心肺复苏(CPR)(ABC→CAB)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除颤心肺复苏一、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者均为有目击的心脏骤停,且初始心律是室颤(VF)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这些患者中,基本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二、在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CAB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的延误。三、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人工呼吸。假如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的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四、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