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异型淋巴细胞怎样鉴别异型淋巴细胞检验科:戴君洁主要内容物品准备标本处理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报告结果一、物品准备一、物品准备•准备干净的玻片、推片•瑞氏染液、•待检EDTA抗凝全血•计时器•显微镜•计数器二、样本处理二、样本处理•血涂片的制备:1、制作血涂片的载玻片要求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2、距载玻片一端约1cm处滴EDTA抗凝全血30ul;3、将推片放置于血滴的前端,紧挨血滴,使其顺推片边缘散开;4、调整好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使其约呈30度角,均匀向前推片。•影响涂片厚薄的因素有: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间的夹角,推片速度、血细胞比容。•制备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血膜越厚,反之越薄。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粘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可得满意结果;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血涂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细胞的鉴别。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两端和两边留有一定空隙。三、涂片染色三、涂片染色1、滴入瑞氏染液I液数滴盖满标本,30秒;2、再加入瑞氏染液II液与I液比例为1:1,染1—3分钟;3、用流水冲洗涂片。注意事项:1、血涂片干透后火焰固定,否则细胞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2、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不能先倒掉染液,以防燃料沉着在血涂片上。冲洗时间不能过久,以防脱色。如血涂片上有燃料颗粒沉积,可滴加甲醇,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3、染色过淡可以复染,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然后加染液。染色过深可用流水冲洗或浸泡,也可用甲醇脱色。4、染色的深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染液浓度、PH值密切相关,可根据情况适当纠正。四、显微镜观察四、显微镜观察•由于各种白细胞体积大小不等,在血涂片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体积较小的淋巴细胞在头、体部分布较多,而尾部和两侧以中性粒细胞核单核细胞较多,异常大的细胞常在片尾末端出现。一般认为细胞分布在片头至片尾的3/4区域比较均匀,因此分类时最好选择在体尾交界处,且必须按一定方式有规律地移动视野。•需在油镜下观察。•先调粗螺旋找到视野,再调动细螺旋慢慢找到较为清晰的视野。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异常形态变化,称异型淋巴细胞或“Downey”细胞。已知此种细胞属T淋巴细胞,其形态的变异是因增生亢进,甚至发生母细胞化的结果。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三型。2I型空泡型III型幼稚型II型不规则型分型细胞中等大小,细胞多呈圆形或部分不规则形或阿米巴型,胞质嗜碱性强,呈深蓝色,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泡沫状,无颗粒或有少数颗粒,胞核偏位,呈椭圆形,肾形或分叶形,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成堆排列。I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细胞胞体较I型大,形态不规则,胞质量多,呈浅灰蓝色,但靠胞膜边缘处较深染且不整齐,无空泡,可有少数天青胺蓝颗粒,胞核呈圆形、椭圆型或不规则形,染色质较I型细致,亦呈网状。Ⅱ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样型)细胞直径15um~18um,形态不规则,胞质呈蓝色,可有分布较均匀的小空泡,一般无颗粒,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核仁1个~2个,染色质细致、均匀,呈网状排列,无浓集现象。Ⅲ型(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异型淋巴细胞除I、II、III型三个类型外,有时也可见到少数组织细胞样的难以归类的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等病毒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正常人血片中可偶见此种细胞。一般病毒感染异型淋巴细胞<5%,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异型淋巴细胞常>10%,因此二者可依据异性淋巴细胞的多少来鉴别诊断。五、报告结果五、报告结果•计数1000个白细胞中异型淋巴细胞数为N;(1)未找到异型淋巴细胞;(2)计算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