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是检查心脏的重要方法,也是较难掌握的方法。心脏听诊常可获得极重要的资料,作为诊断的有力根据,例如,在心尖部听到典型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即可确立。因此,医学生应用心体验,反复实践,逐步掌握这项临床基本功。概述听诊的准备1、环境安静2、适当体位3、检查者思想高度集中4、有一副适耳的听诊器,有钟型和鼓型两种胸件,钟型听低音调,如二尖瓣舒张期雷鸣样杂音,鼓型听高音调如主动脉瓣舒张期叹气杂音。心脏瓣膜听诊区心脏瓣膜听诊区是指心脏各瓣膜开闭时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听诊最清楚的部位。瓣膜听诊区是根据各瓣膜产生的声音沿血流方向传导到胸壁的不同部位来确定,因而与各瓣膜的解剖位置并不完全一致。传统的心脏瓣膜听诊区为四个瓣膜五个区。心脏瓣膜听诊区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3。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助间。5。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21345心脏听诊的规范顺序21345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等一、心率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检查时以听诊器在心尖部听取第一心音计数。正常人心率范围为60一100次/min成人心率超过100次/mm,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mm,称为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min称为心动过缓。二、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吸气时心律增快.呼气时心律减馒,这种随呼吸出现的心律不齐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听诊能发现早搏和房颤。期前收缩是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较长时间间歇。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据发生频率分为偶发(小于6次/分)频发(大于6次/分。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如二联律、三联律。(三)听诊内容心房颤动是内于心房内异性节律点发出异位冲动产生的多个折返所致。听诊特点主要是:1.心律绝对不规则;2.第一心音强弱不等;3.脉率少于心率,这种脉搏脱漏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短绌脉。房颤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三、心音心音有四个,按出现的先后命名为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和第四心音(s4)。通常只能听到s1和s2,在某些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听到s3。s4一般听不到,如能听到可能为病理性.第一心音出现在心室收缩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收缩期)的开始。S1产生机制主要心室收缩开始,二尖瓣和三尖瓣突然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振动而产生。第一心音听诊的特点:1.音调较低(55-58Hz);2.强度较响;3.性质较钝;4.历时较长(持续约0.1s);5.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6.心尖部听诊最清晰。第二心音听诊标志着心室舒张(舒张期)开始。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瓣膜振动所产生。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1.音调较高(62Hz);2.强度较s1为低;3.性质较s1清脆;4.历时较短(0.08s);5.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6.心底部听诊最清楚。第一二心音机制第一心音出于心室收缩开始,二尖瓣和三尖瓣突然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振动而产生。第二心音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瓣膜振动所产生。S1S2心音改变(1)心音强度改变:除了胸壁厚度和肺含气量多少以外,影响心音强度的主要因索还有,心室充盈情况与瓣膜位置,瓣膜完整性与活动性,心室收缩力与收缩速率等。第一心音强度改变增强:s1增强见于1.二尖瓣狭窄;2.P-R间期缩短;3.心动过速及心室收缩力加强4.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房室分离现象.如心房与心室同时收缩,则s1极响亮,称为“大炮音”。减弱:s1减弱见于1.二尖瓣关闭不全;2.P—R间期延长时,左窒充盈过度,瓣膜位置较高;3.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塞和左心衰竭时,心室肌收缩力减弱,s1低钝。第二心音强度改变影响s2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主动脉、肺动脉内压力,半月瓣的完整性和弹性等。s2两个主要成分,即主动脉瓣成分(A2)和肺动脉瓣成分(P2),通常P2在肺动脉瓣听诊区最清晰,A2在主动脉瓣区听诊最清晰。第二心音强度增强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A2)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