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进展心肺复苏的进展解读《解读《20052005国际心肺复苏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复苏学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致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近10年来对冠心病、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以及大量患者受益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带来的问题是当前心跳骤停患者初始表现为心室颤动很快衰减转为心室静止。单纯强调除颤已不适用于当前心跳骤停的抢救。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在当前的复苏中凸现其和除颤相同的重要性。心跳骤停的定义: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跳骤停。心跳骤停心电图分型心跳骤停心电图分型•心室颤动心室颤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临床一般死亡中占30%30%,在猝死中占,在猝死中占90%90%。。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QRSQRS波群与波群与T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不定形心室颤动波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不定形心室颤动波•心脏电心脏电机械分离机械分离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心脏已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心脏已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较低QRSQRS波群,频率多在波群,频率多在3030次次//分以下。分以下。•心室停搏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宽宽QRSQRS波(波(>140ms)>140ms),,AVAV脱落证据,病史。。。脱落证据,病史。。。多形性室速(多形性室速(TorsadedepointeTorsadedepointess))60岁,M,冠心病多形性宽大QRS波,RR间期可变,轴在等电位线两侧扭转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心跳呼吸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心跳停止组织缺血缺氧组织内腺苷、乳酸、CO2、H+血管阻力心输出量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大于2小时2005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BLS---BLS早启动早CPR早除颤早ACLS早期识别急症产呼叫EMS或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911(国内为120”)。早期目击者CPR:立即CPR可能使VF的SCA成功机会提高2到3倍。早期除颤:在3-5分钟内对SCA病人作CPR及除颤,其存活率可达45%-75%。早期ACLS是HCP进行复苏后支持。心肺复苏指征心肺复苏指征•心跳骤停心跳骤停–意识突然丧失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主要是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大动脉(主要是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呼吸停止(早期可出现无效的“叹息样”或“抽搐样”呼吸动呼吸停止(早期可出现无效的“叹息样”或“抽搐样”呼吸动作)作)–心电图表现约心电图表现约85%85%为心室颤动、余为电为心室颤动、余为电--机械分离、心室停搏机械分离、心室停搏–瞳孔固定,皮肤发绀瞳孔固定,皮肤发绀•呼吸骤停呼吸骤停–肺部疾病、肺部疾病、气道阻塞气道阻塞、溺水、吸入烟雾、中毒、电击伤、窒息、、溺水、吸入烟雾、中毒、电击伤、窒息、创伤、心肌梗死、电击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创伤、心肌梗死、电击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原发性呼吸停止后,心脏仍可在数分钟内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应,原发性呼吸停止后,心脏仍可在数分钟内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应,大脑及其它脏器也同样可得到数分钟的血供,此时,尚未出现循大脑及其它脏器也同样可得到数分钟的血供,此时,尚未出现循环停止的征象环停止的征象The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