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下害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第四章园艺植物苗期和根部病虫害1.形态特征成虫东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一、蛴螬(金龟子)类幼虫一、蛴螬(金龟子)类2.发生规律东北大黑鳃金龟:辽宁2年1代,以成虫和幼虫交替越冬。华北大黑鳃金龟:黄淮海地区2年1代,以成、幼虫隔年交替越冬。暗黑鳃金龟:苏、皖、豫、鲁、冀地区1年1代,多以三龄老熟幼虫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铜绿丽金龟:各地均1年1代,以幼虫越冬(1)世代一、蛴螬(金龟子)类(2)生活习性:东北大黑鳃金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有假死习性。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趋光性弱,飞翔力不强。黏土或黏壤士,发生数量较多。暗黑鳃金龟:成虫食性杂,有群集性、假死性、趋光性,昼伏夜出。铜绿丽金龟:成虫有假死性,昼伏夜出,趋光性极强。一、蛴螬(金龟子)类3.预测预报(1)越冬种类和数量调查时间:北方宜在秋收后尚未秋翻前开始调查,早春调查可在土地解冻后至播种前进行。方法:调查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耕地与非耕地,分别按不同地势、土质、茬口、水浇地、旱地等作调查。采用“Z”形取样法取10个点,每点为0.25m2,挖土深度30~50cm。一、蛴螬(金龟子)类(2)成虫发生期预测时间:根据预测对象,自拟调查时间。方法:有趋光性的种类,可以灯光诱测。趋光性弱的或白天活动的金龟子,可按其成虫出土规律,于始见期前进行田间观察。期距法预测。一、蛴螬(金龟子)类4.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2)毒土防治(3)药液灌根(4)毒饵防治(5)灯光诱杀(6)药剂防治一、蛴螬(金龟子)类1.形态特征东方蝼蛄华北蝼蛄二、蝼蛄类华北蝼蛄与东方蝼蛄前后足特征比较华北蝼蛄东方蝼蛄二、蝼蛄类2.发生规律(1)世代与生活史东方蝼蛄:长江以南地区1年1代,陕北、山西和辽宁等地2年1代。华北蝼蛄:3年左右1代。(2)习性:昼伏夜出,晚9~11时为活动取食高峰。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趋粪性、喜湿性。二、蝼蛄类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参照蛴螬的防治方法)(2)药剂防治①施毒饵②堆马粪③施毒土(3)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4)查找虫窝,挖窝灭虫(卵)。二、蝼蛄类1.形态特征三、金针虫类2.发生规律(1)生活习性3年多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夜间进行取食、交配和产卵等活动,卵散产土中。雄虫善飞,雌虫无后翅,只能爬行。成虫有假死性,对有机肥、炕洞土等有一定趋性。(2)发生条件沙壤土虫口密度最高,壤土次之,黏土和沙土最少。精耕细作地区发生轻,间、套、复种的地块发生重。新开垦的荒地发生重。三、金针虫类2.发生规律(1)生活习性陕西关中地区多2年1代,甘肃、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多3年1代。以成、幼虫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卵散产土壤中。成虫对禾本科杂草及作物枯枝落叶腐烂发酵气味有趋性。有假死性和趋光性。(2)发生条件多分布于终年湿润的灌溉区,干旱情况下灌水往往导致其危害加重,但当土壤含水量超过20%时,则可抑制其危害。三、金针虫类(三)金针虫类预测预报时间:春季播种前或秋季收获后至结冻前。方法:选择有代表性地块,分别按不同土质、地势、茬口、水浇地、旱地进行调查,采用平行线或棋盘式取样法,每样点1m2,挖土深度30~60cm,3~5点/hm2。指标:当虫口密度大于3头/m2时,应确定为防治田块。三、金针虫类(四)金针虫类防治措施(1)搞好田间清洁和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2)对以细胸金针虫危害为主的地区,成虫大量产卵前,利用春锄杂草堆于田间,诱杀成虫。(3)药剂防治参照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三、金针虫类1.形态特征四、地蛆(一)种蝇2.发生规律(1)生活习性1年生2~6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长江流域冬季可见各虫态。(2)发生条件25℃以上条件下完成1代19d,春季均温17℃需时42d,秋季均温12~13℃则需51.6d。喜白天活动,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四、地蛆1.形态特征四、地蛆(二)葱蝇2.发生规律(1)生活习性北方1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成虫产卵多喜在有伤口,具腐烂鳞茎的植株。卵产于植株上枯萎叶片的基部叶鞘内、枯株茎上、蒜茎基部以及在土缝中。生长键壮的植株不吸引产卵。(2)发生条件干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