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监护患者的术后监护背景背景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其5年存活率已达65%,10年存活率已超过50%。1967年Barnard在南非成功地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由于术后排异反应的发生和大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大多数病人在术后短期内死亡,此后心脏移植陷入低潮时期。1981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首先将CsA应用于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减轻,存活率提高,获得良好效果,心脏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再次掀起高潮。我国的心脏移植起步较晚,1978年上海首例移植成功,病人存活109天。此后停滞10余年。90年代初,我国的心脏移植才真正进入临床阶段。20042004年年44月、月、1111月我院成功地月我院成功地独立独立完成心脏移完成心脏移植植22例。例。病例具有三大特点:病例具有三大特点:11)年龄大(分别是)年龄大(分别是6060岁、岁、6161岁),是目前岁),是目前山东省年龄最大的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山东省年龄最大的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22)均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均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3)供心缺血时间长,接近)供心缺血时间长,接近55小时。小时。手术适应症手术适应症做心脏移植的病人,均是经过长期治疗无效,心脏病变无法逆转做心脏移植的病人,均是经过长期治疗无效,心脏病变无法逆转者。并非所有终末期心脏病术后都能取得良好疗效,严格选择病例是者。并非所有终末期心脏病术后都能取得良好疗效,严格选择病例是保证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心脏移保证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心脏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适应症: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脏泵功能严重不可逆损伤;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脏泵功能严重不可逆损伤;左室功能极差(左室功能极差(EF0.2﹤EF0.2﹤););预计生存﹤预计生存﹤11年者。年者。临床常见的有:临床常见的有:1.1.各类扩张性或缺血性终末期心肌病患者。各类扩张性或缺血性终末期心肌病患者。2.2.冠心病心肌缺血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或冠状动脉条件极差,无法行冠心病心肌缺血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或冠状动脉条件极差,无法行CCABGABG。。3.3.频发恶性心律失常,对心内膜切除或置入式除颤器无效者。频发恶性心律失常,对心内膜切除或置入式除颤器无效者。4.4.末期的心脏瓣膜病或全心功能受损,内外科治疗均无效者。末期的心脏瓣膜病或全心功能受损,内外科治疗均无效者。手术禁忌症手术禁忌症•相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1.1.年龄﹥年龄﹥6565岁。岁。2.2.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后,全肺阻力不降。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后,全肺阻力不降。3.3.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4.4.近期肺梗塞或肺梗死者。近期肺梗塞或肺梗死者。5.5.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6.6.严重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病。严重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病。7.7.重度精神心理疾患者。重度精神心理疾患者。绝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1.ABO1.ABO血型不相容者。血型不相容者。2.2.全身活动性感染,包括全身活动性感染,包括HIVHIV抗体或丙肝抗体阳性者。抗体或丙肝抗体阳性者。3.3.恶性肿瘤者。恶性肿瘤者。4.4.肝、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者。肝、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者。5.5.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受损者。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受损者。6.6.伴有精神心理疾患者。伴有精神心理疾患者。7.7.吸毒或酒精成瘾者。吸毒或酒精成瘾者。呼吸道管理术后呼吸支持是保证循环功能稳定的前提。心脏移植病人术后最好使用定容型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氧分压80~100mmHg。病人清醒,血液动力学稳定后,主张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给予面罩湿化和氧动力药物雾化治疗,4-6小时一次,加强拔管后的呼吸道管理,做好胸部体疗,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维持Spo295%,﹥防止肺不张。术后有效止痛,减轻咳痰障碍也是防止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2例病人术后分别机械通气16h、24h,其中1例拔管后一度出现低氧血症,Sp0290-95%,PO260-68mmHg,间断应用BiPAP无创正压呼吸机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效果良好。应用BiPAP无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