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春尽江南》有感VIP免费

读《春尽江南》有感_第1页
1/5
读《春尽江南》有感_第2页
2/5
读《春尽江南》有感_第3页
3/5
读《春尽江南》有感迷惘——读格非的《春尽江南》豆瓣上有一篇格非关于《春尽江南》的访谈,文中有一句,小说家对于社会的最大责任,就是写出来。《春尽江南》写了些什么呢。写了些在网络上随时可以搜索到的桥段。然后,这些桥段被安排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去。廖令鹏曾写过一些关于微博或者网络改变小说的论文,其中一部分就是针对这些桥段的。他说,小说如果还注重信息量(狭义的信息量),那么,这个小说可能是失败的。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需要或者缺乏这些信息量。而是信息量过剩。小说家不能尝试做为读者遴选这些信息的工作,当获取信息的方式成为习惯,读者已经失去了足够的耐心,听小说家絮絮叨叨的说一些“题外话”。廖令鹏说,小说,更应该营造一种氛围或者情绪。主人公谭端午在《春尽江南》中是一位诗人,在鹤浦地方志办公室上班,工资不高,工作不累。“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闲暇,他感到心满意足。唯一困扰着他的,是一种不真实感,他觉得自己有点像《城堡》中的那个土地测量员。”——端午让我想起加缪笔下《局外人》中的“我”——端午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有句名言叫:不妨试试。端午也有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但大部分时候,他总会对自己的兴趣失去兴趣。例如,听音乐和读《新五代史》。这或暗示着在这么一个时代潮流里,不被潮流影响是多么难得事情。所以,到后来就是:所有的地方,都在被复制成同一个地方。当然,所有的人也都在变成同一个人。新人。千人一面是令人窒息和恐怖的。而对千人一面的漠视和习惯,更是令人窒息和恐怖的源泉,它滋长千人一面。小说的结尾处,谭端午发疯似的想去成都见庞家玉,这就不像加缪《局外人》中的“我”了,谭端午真正的动了情,这为小说添上了一笔温情。这段多年前“粉丝”和“偶像”之间的故事,从欺骗到接受,到无法容忍离婚,到真情流露,让人感叹生活,觉得每次都是错过,每次都是关注了生活的其他而第1页共5页不是生活本身,所以,《局外人》中的“我”才会说:我有话说,我才是被告。于是,庞家玉在写给谭端午的遗书里,竟然会添上一笔,我爱你。小说中有两处令我想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一是开篇的:“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十九岁的秀蓉被谭端午睡了以后,谭端午在其昏睡之际,拿走了她的钱,不辞而别;其二是关于谭端午的房子被李春霞占了以后。这两处给我的感觉都像是吴趼人小说中,关于父亲的一笔钱不知去向,“我”去追讨而一直未给予结果。我也就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着这笔钱,被作者牵着鼻子都了好大一圈。《新五代史》是历史上最乱的。谭端午在地方志上班,他手边的一个道具经常是《新五代史》。若让谭端午来修史,他会如何。1989和秀蓉改名为庞家玉,文中都被赋予改变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意义。冯老头研究《庄子》。文中有冯老头的不少言论。例如,他说:“不伦是圣人、贤人还是众庶,在过去呢,他们面对的实际是同一个天地。”历朝历代的苛政到县一级就停止了。镇、乡、村是有自为的空间的。而不像当下,村一级的干部民选,都是论资排辈的。“为了几度电,就会弄瘫一条江。”是对所谓的大型为民工程和破坏环境的工程的巨大嘲讽。文中,出现了一个词语,叫新人。对于新人,作者没有刻画其面貌和轮廓,大约为数众多。这些新人是这样的:对于这样的新人来说,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法律,也是形同虚设。——他们有消解一切的能力。谭端午的哥哥王元庆,选了一块儿风水宝地,盖了精神病院,而他成为第一个进入该院的病人。王元庆在书中并没有多少事迹。主要还是关于王元庆的言论,这些言论看似疯疯癫癫,而或是这些疯疯癫癫的言论,才是作者借精神病人的口中说出的。“这话叫我怎么个说法呢。从医生的立场来看的话呢,你就是到大街上随便拉个人来,让我们给他作诊断,你说她精神第2页共5页上一点毛病都没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的生存压力这么大,你是晓得的。人这个东西,其实脆弱得很。比方说,前些日子来了一个司机,家人说平常好好的,就是一天深夜开车,压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他以为是压了人,就发了病。”“你哥哥当年建这所医院的时候,我是参与论证的。当时的设计床位有六百个,很多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春尽江南》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