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历时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参战国家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14%6%38%16%26%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其它法美德其它1913年英32%10%23%13%22%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其它英法美德其它1870年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432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411425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法德奥俄争夺巴尔干普法战争后果英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请思考: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是如何产生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欧洲市场、殖民地问题两大侵略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奥匈意俄国1879年签定同盟条约1882年加入三国同盟的形成(1882年)第二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第三条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的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俄国三国协约的形成1892年法俄缔结协定1907年英俄协约1904年英法协约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7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探源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它深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大陆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他们经过长期的斗争刚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而纷纷独立,可欧洲列强又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自己的势力,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只要有一个偶发事件,就会引起战争。刺杀费迪南大公后普林西普被捕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萨拉热窝事件俄军夏季攻势美、中等参战第三阶段19171918德国投降1918.11第一阶段1914第二阶段1915--1916三条战线西线:英法比对抗德东线:俄对抗德、奥匈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导火线俄俄国退出结果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南线:巴尔干塞尔维亚奥匈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凡尔登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巴黎——凡尔登之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武器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美国参战借口B、美国在大战前期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一战已进入尾声,为抢夺战利品及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探究:美国参战的原因A、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把交战国人民的反战运动推向了高潮,引起了各国统治阶级的惊恐。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控制着武装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掌握着国家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列宁的《四月提纲》指明了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从而为布尔什维克党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方向。在他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布尔什维克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革命战争,付出了非常重大牺牲,粉碎了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巩固了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退出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九一八年奥匈帝国瓦解,同年十一月,德国发生起义,十一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福煦将军的车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字处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思考】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⑵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