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姓名:张春梅班级:四(2)班宿州建德小学2014年9月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二、学情分析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三、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四、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五、课时安排10课时课后回忆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数一数(第2-4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过程与方法(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热爱数学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四、教具、学具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二)、探究新知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1、认识“十万”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2、认识“百万”,“千万”,“亿”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巩固与练习1、练一练第1、2题: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课后回忆课后回忆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2、练一练第3、4题: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四、作业: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一、教学内容4—5页认识更大的数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过程与方法(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热爱数学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