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总结天长市城南小学宗春霞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所谓课堂教学情境,实质是指人为优化的、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教学中的环境。这种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一、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1、教学情意创设的目的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是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1、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教学情境的意义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遵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的内容。在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知识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这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不是确定的结论。教学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再次,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缺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知识应有的兴趣,因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是以确定结论的面目出现的,不需要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即使存在一些智力活动,也是按照规定的路径进行的推理。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望,反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不得不求助于一些教学内容之外的措施,而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可以说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因素。最后,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学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而生活事件中均包含或强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在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情境中,感情的因素尤为显著。因此,创设、呈现教学情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含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二、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策略(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思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或者产生困惑是教学情境创设的出发点。因此教学情境创设要缘于学生特点,缘于教学目标的实施,缘于师生为着目标运用情境的演进产生正态的共鸣,有效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思路。根据新课程特点,我们要努力创设引起学生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乐于合作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个性展示情境;引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情境。通过师生交流,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关注乐于体验教学的氛围。(二)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策略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优化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案例1]四下《用字母表示数》(有个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数青蛙》儿歌吗?出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只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学生们随即大声地朗读起来,当学生们正为逐渐增加的数字感到思考越来越费力的时候,老师话题一转,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用什么来代替越来越大的数字呢?”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有正有误:生1:青蛙只数用□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