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重点: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学习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板块一、激情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板块二、独学感知文意】1、解题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3、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4、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5、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板块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课文】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3、讽谏的结果如何?(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板块四、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1、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妻、妾、友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2、分角色朗读。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朗读时应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心理读出相应的语调。【板块五、评学总结】1、背译全文,增加积累。2、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