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学考练习]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A“下图为某年6月25”日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地点是()A.吉安B.长沙C.都昌D.仙桃答案:A3.图示区域洪灾严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A.全年降水——多修建水库B.——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C.——围湖造田退耕还湖D.——上游来水量大跨流域调水答案:C4.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地震C.台风D.寒潮答案:A5.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A.————山体崩塌地震海啸B.————火山喷发暴雨全球气候变暖C.————台风泥石流山洪暴发D.———滑坡水土流失—疾病蔓延答案:C6.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A.南涝北旱B.北涝南旱C.西涝东旱D.东涝西旱答案:B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下图,回答7~8题。7.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滇、黔、蜀B.陕、桂、湘C.滇、黔、湘D.陕、蜀、桂答案:A8.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是()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答案:C9.下列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新疆天山地区答案:C10.目前,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做好防范工作B.发射气象卫星,消除气象灾害C.大范围开展人工降雨,消除旱情,治理沙漠D.将人口撤离气象灾害多发区答案:A[选考练习]1.暴雨形成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强冷空气南下②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③反气旋控制④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⑤气温较高⑥长时间受锋面或气旋控制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答案:D2.当下列地区发生相同程度的旱灾时,损失可能最大的是()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平原D.柴达木盆地答案:B3.下图中P地在某年初春季节曾出现河堤决口、洪水泛滥,其原因可能是()A.上游刘家峡水库大量泄洪B.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河道,水位抬高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D.上游突降暴雨,水量大增答案:B年11月2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我国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据此回答4~5题。4.年11月24日我国北方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而西南地区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形成这种气象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北海陆位置差异大B.南北地形差异大C.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D.南北纬度差异较大答案:D5.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季风气候的()A.可预测性B.规律性C.不稳定性D.地区间的相似性答案:C6.读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说明我国涝灾的分布规律。(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涝灾的分布规律,注意图例的变化。第(2)题,A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涝灾产生的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主要从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针对人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答案:(1)由东向西减少,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2)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中下游围湖造田,对河流流量调节能力下降;城镇工程建设,占用湿地等。措施:恢复植被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土地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麦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初夏季节,是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小麦在干热风过程中蒸腾强度增大,水分供需失调,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或破坏,促使小麦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严重时可使小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