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电磁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电磁学理论全面系统的研究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电磁相互作用的规律。电磁学不仅是研究物质过程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还与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有着密切联系,电磁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以电气化和无线电通信为标志的全球性技术革命。本课程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应用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和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在知识传授中融入科学方法教育,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融入双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探索精神与科学美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成为健全和谐的创新型人才。一、教学目标(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通过使学生了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这段物理学史(思政案例),使学生敬畏和确立科学研究中的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2.通过使学生感受法拉第一生勤奋刻苦、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1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与情操(思政案例),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追求真理、奉献社会的人生观(教学目标)。(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结合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现象与规律的研究与发现这一案例,突出展现两点,其一,法拉第的逆向思维方法:当他得知奥斯特关于电流能够产生磁的科学发现后,立刻提出了“磁是否能够产生电流”的逆命题,并且立刻展开实验;其二,法拉第的刻苦、勤奋与执著:为了找出“用磁力产生电流”的方法,他在1821年到1831年十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屡遭挫折,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磁生电”的途径---电磁感应现象和规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发电机。使学生可以透过法拉第的科学发现与科学研究活动认识到,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其科学创新与发现中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法拉第十年的实验探索与研究历程,使学生理解“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是科学创新与发现所不可缺少的品质与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意识和内在动力。2.结合法拉第寻找与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史实案例,向学生重点强调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定律的伟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给人类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变化:“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像电的使用那样如此全面地普及到现代世界中来”,强调这些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关注物理2学家这个群体支持和贡献社会的方式,以此来激励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远大理想与抱负。3.结合法拉第寻找与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史实案例,突出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高尚品德:法拉第从一个卑微的童工,历尽千辛万苦,忍受种种屈辱,终于成长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在他取得重大成就而名扬四海之时,却拒绝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和任何荣誉,法拉第的一生始终把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科学事业作为终身的最高目标,始终秉持“做一个平凡的法拉第”的初衷和意愿。通过上述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法拉第的勤奋刻苦、坚忍不拔、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心胸与品德,激励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追求真理、奉献社会的人生观。二、课程思政案例内容(一)案例的引出课堂活动:提出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回答:“电生磁”的逆效应是什么?提出第二个问题请学生回答:逆效应是否会存在?引出案例:法拉第与电磁感应。(二)案例内容1.案例形式:课件+讲授2.案例主要参考资料:3.案例中包含的几个核心内容:A.出身贫寒、热爱科学、勤奋刻苦的法拉第3法拉第出身于英国的一个铁匠家庭,由于贫困和语音上的缺陷,受到老师嘲笑被迫离开了学校,小学都没有上完。他12岁开始在街上卖报,送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