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近代1—2章综合检测题(12、6)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09山东基本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C.仁者爱人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09山东基本能力53)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天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列语句体现这种情怀的是A.其身正而天下归之B.爱其亲,敬其长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言而有信,见贤思齐3、(08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4、(06上海A2)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间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5、(07上海A3)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A.吃葡萄、喝肉羹B.盖棉被、穿绸衣C.放鞭炮、听说书D.抽卷烟、烤甘薯6、(06上海A5)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克绍”的关键之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7、(09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二次调研)唐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则材料揭示了①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②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③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④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08沈阳模拟)“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文化成就是A.王羲之作《兰亭序》B.顾恺之画《洛神赋图》C.陶渊明写《桃花源记》D.贾思勰著《齐民要术》9、(08宁夏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10、(08四川)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11、(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57)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②作者是阎立本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2、(04上海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13、(09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上期一次月考)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14、(09江西师大附中上期期中)“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地区)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下选项能够说明此项措施采取的主要原因是A.契丹与汉族矛盾尖锐B.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勾结C.中原先进文化的要求D.辖区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5、(09年山东文综9)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