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有许多老教师有许多感慨:我们用老教材这么多年了,如今换了新教材,使用起来挺不顺手,太不适应了,这下可能教不好了,等等这样的近似埋怨的话。因这样的所听所想,我不禁深思我们的数学课堂,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并未仔细地解读教材,随心施教,以致教学效果甚差,并且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啊,我们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而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苛求新异的教法而忽视了其数学本质,在教材解读时常常走入误区。如何才能准确地解读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价值呢?我们要深入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例如,“加减混合计算式题”第一次出现在一年级上册,安排在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知道加减混合计算式题要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进行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是教学本节内容的首要目标。在先减后加式题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借助情景来理解运算顺序也是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仍然需要学生找到或由教师帮助找到对应的情景图来解释。大峪二小苗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