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课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简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手术过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优缺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未来展望目录contents01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简介定义与背景定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技术,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生物材料,以增强椎体稳定性和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背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历程起源国内发展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用于治疗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并开展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材料的更新,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逐渐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椎体转移性肿瘤等。禁忌症椎体感染、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02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手术过程手术前的准备010203诊断与评估术前准备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减轻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手术效果。手术过程01020304定位与消毒穿刺与造影注射骨水泥术后处理在手术台上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并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确保手术的无菌环境。使用专用穿刺针在病变部位进行穿刺,并注入造影剂,以便更好地观察病变部位。将骨水泥通过穿刺针注入病变部位,使椎体得到加固和稳定。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反应,进行必要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手术后处理疼痛控制康复训练定期复查手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应给予适当的止痛治疗,如口服止痛药或注射止痛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等,促进患者的恢复。手术后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问题。0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优缺点优点快速缓解疼痛操作简便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能够快速缓解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术后即刻效果明显。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椎体高度术后恢复快通过向压缩的椎体内注入骨水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泥,可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稳复较快,一般术后1-2周即可恢复正常活动。定性,改善脊柱的生理曲度。缺点并发症风险虽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骨水泥渗漏、感染等。费用较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较为昂贵的手术方式,费用相对较高。适用范围有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主要适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对于其他类型的脊柱疾病治疗效果有限。风险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注入骨水泥时可能出现渗漏现象,渗漏入椎管内或向周围组织扩散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或脊髓损伤。手术过程中存在感染的风险,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和全身感染。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症状改善不明显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部分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效果不显著。04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适应症手术方法治疗效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明显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在影像引导下,通过皮肤穿刺到达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脊柱肿瘤适应症某些脊柱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骨髓瘤、转移性肿瘤等。手术方法在影像引导下,通过皮肤穿刺到达病变椎体,注入化疗药物或放射性物质。治疗效果缓解疼痛,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神经压迫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他适应症适应症椎间盘突出、脊柱裂等其他适应症。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缓解疼痛、减轻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05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未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