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多贤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陕飞二小刘涛同学们:今天的午间微型课,我们讲授《论语》中的交友之道——乐多贤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里渗透着朋友对于一个人的社交生活的重要意义。然而选择怎样的人作友?怎样才是正确的交友之道?《国学》第16课《乐多贤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第二,“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虚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内心是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第三,“友多闻”,即“拥有多的见识”,泛指知识渊博的朋友。与这样的人结识相交,以其之长补己之短,多多学习,多多讨教,自身也得以提升进步,何乐而不为呢?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不像我们今天有电脑,有网络和发达的资讯。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最简单的办法之就是多结交见多识广的朋友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去,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拥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辞典,我们总能从他的经验里面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借鉴。以上这三种朋友是值得交往的,即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同时,孔夫子告诉我们,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是我们不能与之交往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第一“友便辟”就是表面正直、实际虚伪,亦或者喜好谄媚逢迎,善于言辩的一类人,与之相处久了怕是自己也会变得虚伪不正。“友便辟”和“友直”正好相反,这种人毫无正直诚实之心,没有是非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大奸臣和绅就是如此。他对乾隆皇帝百般逢迎,奴颜谗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便辟”之人。孔夫子说,和这种人交朋友,太有害啦!为什么?和这种人交朋友,你会感到特别舒服、愉快,就像电视剧里的乾隆皇帝一样,明知道和绅贪赃枉法,却还是离不开他。但是,好话听多了,马屁被拍得舒心了,头脑就该发昏了,就会盲目自大,目中无人,失去了基本的自省能力,那离招致灾难也就不远了。这种朋友就是心灵的慢性毒药。第二“友善柔”,即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极重。没有自我见解与个性,说要向东,他也好,说要向西,也无异,说要犯法,他虽然感觉不对,却也不反对,跟着照做不误。第三“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就是老百姓说的“光会耍嘴皮子”的人。这种人生就一副伶牙俐齿,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逼人,不由得人不相信。可实际上呢,除了一张好嘴,别的什么也没有。这种人又和上面讲的“多闻”有鲜明的区别,就是没有真才实学。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却腹内空空的人。孔夫子从来就非常反感花言巧语的人。君子应该少说话,多做事。他最看中的不是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一个人做了什么。接下来,老师就讲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兔子一听,更是一箭一般离去。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来,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回到家,朋友都来了,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在这闹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