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精品】版《6年高考4年模拟》直线运动部分第一部分六年高考荟萃年高考新题1(安徽第16题).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1t,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2t。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1212122()()xttttttB.121212()()xttttttC.1212122()()xttttttD.121212()()xtttttt答案:A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x所用的时间为1t,平均速度为11xvt,即为12t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x所用的时间为2t,平均速度为22xvt,即为22t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1v变化到2v的时间为122ttt,所以加速度211212122()()vvxttattttt,A正确。2(海南第8题).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解析:A,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B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C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s/t=7.5m/sC对D由图像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3(新课标理综第15题).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BD)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解析:主要考查力和运动关系。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BD。4(天津第3题).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简单题。第1s内的位移只需将t=1代入即可求出x=6m,A错误;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225227m/s22sv,B错;由题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2m/s222mxaT,C错;由加速的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答案】:D5(广东第34题)、(18分)(1)图14“”是研究匀变数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①OD间的距离为cm②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其大小为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0ABCDE1cm23解析:(1)答案:1.20a/20.933①要估读一位,②s=v0t+21at2,斜率为a/26(山东第23题).(12分)(1“”)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③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a.滑块的质量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答案:①Hx②2221)(hxHxh③cd7(重庆第14题).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10mB.20mC.30mD.40m〖解析〗〖答案〗B.mmgth20210212122,由此可知井深约为20m8(上海第19题).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A)在10t秒内,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