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听说互动促学提高素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听说活动探究商州区刘湾初级中学屈卫莉众所周知,中学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听说读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统一体,听说读写训练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听说与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语文听说能力的训练不仅仅可以促进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可有助于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交际等综合素质的形成。鉴于上述认识,于是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地尝试各种听说训练形式,探求各种高效听说训练方法在重视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并突出培养听说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相得益彰、互动促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目的。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广泛吸纳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加强听说训练是课堂教改的必然要求。如何将听说训练纳入和突出显现于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这些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于是我推出了“课堂五分钟”听说训练活动,力求给每个学生提高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给所有学生提供互相交流、了解和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活动的形式是:采用按学年分阶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高每个学生听说水准方案。其活动具体方式和要求为:以学号为序,依次每日一人在授课之前五分钟进行听说活动,听说的内容、体裁不限;上课之前主讲人站立讲台、面对其他同学表述,要求主题突出、观点明确、语音清晰、仪态举止大方、表达流畅。由于学生间个体能力、心里素质等差异,于是我又要求:优生必须独立创作,脱稿表述;中等生努力达标;而学习困难的,尤其写作吃力、怯场且不善言辞的学生可独立写作或自选佳作,也可不脱稿表述。主讲人在讲说时,其他学生要专心倾听,注意捕捉说者的内容、观点、表达方式、对自己有较大的触动或感悟的言辞等,并在听后能对其所讲内容做评述:可全面综评,也可选其一点或几点作评,也可引申、拓展、联系、补充说的内容。评述要求言简意赅、准确具体。在活动开始的具体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学生思维未进入评、讲状态时,可做适当点拨、引导,在学生评后要作适时鼓励和小结。在评述的过程中,主讲人可阐述自己选题的初衷,评述者与之相互补充、互为引证。短短的五分钟活动使每个参与者都成为受益者。首先在每个主讲人讲之前,都要广泛收集、精心选材,做好准备。在实践中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都希望把自己最佳状态展示出来。听说活动有着展现教学主体的广泛性。因为活动中学生的选题都是涉及与初中年龄段息息相关或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所以活动的开展赢得了学生广泛欢迎,就连班里学习兴趣极差、写作能力弱的学生也有了明显的起色。如轮到这样的一位学生主讲时,他精心选择了一篇以歌颂祖国利益而无私奉献的中国功勋为内容的文章时,那厚厚一叠稿子,通过他缓慢而口齿清楚的表述,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为一例例鲜活的事迹所震撼。尽管他读完稿子已经超时,有时断句也不那么准确,但老师和同学还是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做了如此精心的准备,并能自信的表述,也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好的一份精神美餐。看着他与其他同学舒心的笑,老师怎能不由衷的欣慰呢?听说训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有些学生心理怯场,一走上讲台,往往满脸通红、语言低,在这时,我常常微笑鼓励,如“大家期待并相信你有最佳表达”、“你能行”等,同学们也投之以信任的目光甚至掌声鼓励,讲者就会逐渐放松。在这种训练评述开始,教师若只让举手的同学评述,就会违背活动的初衷,不能面向全体。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怕自己表述不对,不敢举手,某些同学想说又怕说错。实践中我从他们的表情了解了他们的心理,就在请举手的同学来评述的同时,并特意主动提出让这些人发表看法,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要鼓励,如“很好,有自己的认识”等,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活动的第二阶段,依序开展定题、出句、示例的口头作文训练、即兴演讲、新闻评述等活动。活动程序与第一阶段相同。经过了一段时间以上听说活动的有效训练,活动的实践也表明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逐渐高涨,他们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