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真题体验新人教版必修11.(·四川文综·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以殷海光的观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技术的反应”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所以①属于“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是指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观念的反应”指新文化运动;“组织的反应”指新文化运动后新的革命政党的组建,③④与此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项。2.(·浙江文综·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国民革命时期,广州国民政府聘请苏联顾问;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并迁都武汉;1927年,武汉群众集会庆祝北伐胜利进军,攻克南京,进驻上海。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符合此几项的只有C项。“攻克南京”不符合A、B两项,“广州聘请苏联顾问”不符合D项。3.(·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把应该团结的资本家、富农等都排除在民主政权之外,显然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故选C。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1931年,不可能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故排除A;1922年通过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奋斗目标,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而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不可能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故排除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显然受到了俄国革命的影响,而不是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故排除D。4.(·福建文综·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长征期间”是1934~1936年,关键信息“民族矛盾加剧”。长征时期,此时日军正逐步侵略中国,C项是1935年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符合题意。A项是1927年;B项针对的是共产党自身的方针政策,没有体现民族矛盾;D项是1945年,排除。5.(·海南历史·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