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3讲两极世界的形成真题体验新人教版必修11.(·北京文综·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马歇尔计划)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经济领域的对抗。2.(·海南历史·21)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A项错在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3.(·浙江文综·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946年的联合国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际组织。二战时意大利是法西斯国家,排除A项;它是战败国,不可能在二战刚结束时加入联合国,排除B项;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排除D项。4.(·山东文综·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注意题干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末。这一时期正是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扶持日本,其目的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故答案为A项。所给材料并没有涉及美国的世界霸主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也没有涉及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处于两极对立,没有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5.(·福建文综·23)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让西欧强壮起来”,判断是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图片右侧的“镰刀斧头”、中间的“美元”标志,便可得出冷战的结论,选择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6.(·福建文综·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冷战的认识,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体现了冷战没有诉诸战争,但也和一场真正的战争无异。热战和冷战相反,专指赤裸裸的战争行动、武装干涉,比冷战更加残酷、血腥。故排除A、B、C三项。7.(·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