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咏怀八十二首VIP免费

咏怀八十二首_第1页
1/4
咏怀八十二首_第2页
2/4
咏怀八十二首_第3页
3/4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赏析教学设计《咏怀八十二首》(教学设计)设计说明:选修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名诗名篇,其容量超过了任何一本必修教材,在教学中如何选取、如何使用这本选修教材,也是一个难题。之所以选取这一篇,是因为学生对竹林七贤、阮籍、正始文学等文学人物及概念不甚熟悉,传统语文教材中也无直接涉及,所以特选这首诗以作交流,笑纳。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本单元的诗歌鉴赏的思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3、学习诗人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忧思”的表现手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种描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2.难点:“忧思”的深意。三、教学步骤:一、导入“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愁的情绪几乎是一个人都品尝过、经历过的情绪,在曹操那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渴望贤才的忧愁在李白那里我们聆听到“乱我心者,昨日之日多烦忧”的情绪,在范仲淹,在李清照,在许多个我们接触过的文学人物那里,只要寻觅,我们似乎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忧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觅猖狂之人阮籍的忧思。二、作家作品1、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2、阮籍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今属河南)。生于建安15年。父亲阮瑀,是诗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亲随吏员,当时军国书笺多由他和陈琳两人草具阮籍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但因为曹氏父子及阮瑀友好出于长期共事的情谊,对于阮籍及其母亲深怀同情,并有所照顾。阮籍年少时以好学不倦、不慕荣华富贵、道德高尚的古代读者―颜回、闵子骞微效法的榜样,刻苦攻读。除此之外,他还习武。阮籍非常鄙视礼法之士,所谓礼法之士主要是投靠司马氏父子的一些人物,这些人多是文人,他们为虎作伥,仰承思马氏父子的意旨,鼓吹「唯法是修,唯礼是克」,以礼法、名教为工具,来巩固篡夺来的权利,同时束缚政治反对派的手脚。这种礼法是司马氏集团用以配合其血腥屠杀政策的一种政治打击异己的手段。阮籍在对付这些礼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稽喜一个大白眼;后来稽康带着酒、夹着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从这一段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阮籍对于礼法之士的鄙视。阮籍性格浑朴旷放,嗜酒,酣饮、痛饮、狂饮,不拘场合,有酒必醉。其出发点是希望以此为途径来超脱现实、消解矛盾。阮籍曾数次在醉酒掩护下躲过了司马氏集团像他伸来时而拉拢,时而加害的手。从政治上来说,阮籍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他看到曹魏皇室大势已去,司马氏执政已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他明白服药飞升之事太渺茫,他还得在司马氏统治下打发日子,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缺少在政治上向司马氏集团挑战或明确地划清界线的勇气,所以对阮籍来说,醉酒是最好的摆脱政治困境的方法。3、文学成就三国后期出现正始文学,人们习惯用他来代表整个魏末的时期文学。正始文学的最重要作家就是阮籍、稽康。阮籍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赋作者。他的诗歌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就内容而言,「忧生之嗟」和「志在刺讥」在咏怀诗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咏怀诗的含蓄,是时代现实的产物,也是阮籍本人的思想作风、处事态度的反映。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含蓄不失为一种风格,他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呆板直露,增加诗的深厚度,给读者以联想和回味的余地。在诗歌史上,咏怀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三、诗歌鉴赏1.学生自读诗歌。2、这首诗写了什么?生答: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2.师问:你认为本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生答:“忧思”或“忧”3.师问: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生1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生2答:三、四、通过“明月、清风”的“鉴”和“吹”来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高洁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生3答:五、六用“孤鸿”“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咏怀八十二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