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板书 咏怀古迹其三是通过描写昭君村,想到昭君歼于塞北不禁悲痛,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下面是我整理的咏怀古迹其三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塑造的昭君形象。 2、掌握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 3、赏析怀古诗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诗歌昭君的形象。 2、理解作者在诗中的情感。 3、赏析怀古诗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课时 : 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其中闭月指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指的是杨贵妃观花的故事,沉鱼指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而昭君出塞的故事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比如王安石的诗歌明妃曲,马致远的元杂剧汉宫秋。今日我们来学习被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2、解题 诗体:这是一组七言律诗。 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和诸葛亮。 主旨:借古迹来歌咏抒怀。 3、诵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4、再读诗歌 就诗歌内容和注释概括昭君的一生。 王昭君出生于昭君村,天生丽质,后被选入汉宫,却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工,被画工丑化,不得汉元帝的召见。后来汉匈和亲,昭君远嫁匈奴,一直孤独终老,独留青冢向黄昏。 5、赏析诗歌 首联:点出古迹昭君村。 (1)、学生读首联,说感受:气概非凡,先声夺人。 (2)、炼字(字面意+手法+句境意+情感) 赴:奔赴,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群山万壑的绵延不绝、雄奇生动和集结于荆门的惊天动地的气概。(3)首句和第二句协调吗? 常言说,钟灵毓秀,这样的灵山秀水必定孕育出优秀的人物。而王昭君命运不齐,时运不佳,流露出作者的怜惜之意。然而有人说,第一句写的太有气概,而第二句又是一位小女子。似乎不协调,真的不协调吗?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带到文末解决。 颔联颈联:概括昭君悲惨的一生。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内容。 昭君一离开汉宫就远嫁到北方的沙漠。最后,只留下了一座青冢,独自面对黄昏。曾经,汉元帝凭借画图来识别昭君的漂亮,结果错过了昭君一生的幸福,让他在异域他乡孤独的生活了一辈子。现在每当夜月之时,人们仿佛听到环佩作响,原来那是昭君的魂魄归来了。 (2)、炼字。 独:实写青冢的孤零,虚写昭君远嫁漠北后生活内心的孤独。 向:与其说是青冢面对黄昏,不如说是昭君在异域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