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人格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陕西省神木县第七小学高红霞教育活动是一种人影响人的社会活动,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古人云:师者乃人之模范也。现代教师人格是一种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教师的人格模式要求应当需要先于、高于和优于其他行业的人格模式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全社会的表率。一个优秀的教师对许多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人才群体,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现代教师人格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阶段,是教育数量发展到一定水平上的一种质量教育,是对二十一世纪的解决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它是与“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而现代教师人格则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现代人格的集中体现。凡是人们公认的优秀教育,都是思想品德高尚、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的教育工作者。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场所。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不仅是为了让其学习知识,而且是为了让其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只有既当好“经师”,又当好“人师”,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表现出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从正反两面说明了身重于言教,立身是立言的根本。二、现代教师人格融合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在于对学生的独立人格缺乏真正的尊重,把人看作是社会的附庸,从而使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和考试的机器。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直接反驳,素质教育正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的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最重要的特征。从主体性出发,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而现代教师人格的基本导向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组织和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启迪、陶冶情操、心灵塑造结合起来,既教书,又育人,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三、现代教师人格渗透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教育内容上,“应试教育”偏重于智育,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缺乏应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不能灵活地、自如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突出。而素质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其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它要求教师精益求精,增进学识,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成为“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疏导者和咨询者;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和实践者;学校家长与社会的沟通者、维系者与协调者。四、现代教师人格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方法源于教学思想。教师人格的核心是关心爱护学生,具有热爱学生的品质,它必然摒弃这种以牺牲大多数学生为代价的教学方法体系。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训练式为开发式,把被动变为主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放在重要位置,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