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扬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VIP免费

扬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_第1页
1/5
扬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_第2页
2/5
扬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_第3页
3/5
扬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踮起脚,触摸最亮的光——扬州大学“国培计划”XX省大通县中小学教研员培训心得教研室马理英“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梦里的扬州,烟,云,水,花,温情浪漫;诗词里的扬州,琼花,芍药,柳絮,明月,唯美风雅。现实中的扬州会是怎样呢。心带十分情,怀梦下扬州。八月十九日至三十日,在教研室谢东东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0人踏上了逐梦的旅程,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参加了扬州大学“国培计划”XX省大通县中小学教研员培训。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紧张、忙碌,虽然辛苦,却使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下面我将本次培训的情况作如下总结:一、与智者对话,学有所思此次中小学教研员培训是省教育厅专门为我县专兼职教研员量身定制的,扬州大学承担培训工作,参加培训的有教研室副主任谢东东、各学科专职教研员、全县各学科优秀兼职教研员以及各中小学骨干教师共五十人。为我们授课的十余名老师都是XX省有名的教育家,如扬州大学的潘洪建教授、申卫革教授、刘佳教授、吴林彬教授、陈秋苹教授、冯锐教授、赵志靖教授,扬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恒富老师、夏心军老师,扬州教师发展中心的束玉良主任,XX市育才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蔡月珍、XX市XX县区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陈士才、XX市新华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薛义荣、XX市田家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张晓林。培训期间,我们共聆听名家讲座十一场,如果将此次培训讲座的内容进行粗线条地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即基础教育政策解读,帮助大家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动态,如扬州大学陈秋苹教授所讲的《基础教育政策解读》;第二类主要探讨教研员的能力素养,涵盖教研员听评课技能、论文研究技能、课题申报技能、信息技术能力等,如扬州大学刘佳教授的《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艺术》,深入浅出,理第1页共5页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沟通与协调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如何使教师群体团结协作,真正形成教育共同体,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好教育科研,给了我们很大启发;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心军老师的《教学改革的应然回归》,告诉我们,作为教研员,要理性、人文地评价老师的课堂,就应去观察老师的课堂生态,他强调“课堂生态”不是“生态课堂”,引发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XX市教师发展中心束玉良主任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研修》,他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该探究课程群,穿越学科的壁垒,实现课程的融合,从而体现出课程的伸展力和还原力。扬州大学的冯锐教授的《微课与翻转课堂》则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了解了微课制作等信息技术以及微课与翻转课堂这一颠覆性的教学模式之间的联系。第三类主要讨论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扬州大学申卫革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实践路径》,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恒富老师的《通过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XX市新华中学校长薛义荣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实践思考》,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们还深入XX市XX县区实验小学、宝应中学、XX市育才小学、XX市新华中学和XX市田家炳中学考察学习,深入现场,感受发达城市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聆听了几位校长非常富有特色的关于学校发展愿景、立德树人、发展规划、教师校本研修等情况的介绍。这些学校既有小学,又有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让每个学段的教研员和教师都能有所借鉴。二、立足自身实践,思有所悟(一)明确角色定位,完成职业使命本次培训中,好几位教授都强调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研员不应只是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工作的人,也不能只是埋头搞教学研究的学者,而应是老师专业成长的服务者、引领者和指导者。教研员有着特殊的职业使命:“传播先进思想,将观念理论通俗化;协助课程管理,把政策规范操作化;组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行为科学化;支持教师成长,助教师群体专业化;丰富学术成果,使教育科第2页共5页学实用化。”要完成这些使命,我觉得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能上好课。如果教研员只注重教育理论的研究,虽然也能准确地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扬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