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处范文之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施行方案为习惯学校教育事业开展的需要,着力推进我校老师队伍建立,造就一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更好地促进老师队伍的专业成长,特制定《绥宁二中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施行方案》。一、培养目的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遵照老师成长规律,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教育科研、观摩调查及专家指导等方式,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用3年时间,着力培养一批具有高尚的师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业务才能的,在本校、本县乃至全市教育系统中有一定示范辐射作用的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我校老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开展竖起坚强的支撑。二、培养任务在全校各学科教研组中遴选、培养学科带头人约15名(不含已正式下文确认的原省、市、县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老师),由各教研组对照评选条件进展选送。三、选拔条件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对象为公办在职一线老师,必须参照以下条件择优选拔:1、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遭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敬重和信任,榜样恪守《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标准》;近5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有1年评为优秀等级。2、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近5年来的中考、会考、高考成绩较为突出。3、具有中学二级老师及以上的任职资历,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4、在学科教学中能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本校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知名度,积极承担指导青年老师任务,主动承担各种能起骨干辐射作用的教育教学活动。近3年至少参加过1次校级及以上的示范课,且遭到好评。5、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才能和创新才能,近5年至少为主承担或参加过1个校级及以上教研专题(含2012年春各教研组确定的重点教研专题)。6、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近5年在教育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过至少1篇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含总结、报告),或出版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论文、论著均限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7、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近5年在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教学技能竞赛(比武)中获得市级或以上奖励。8、近5年曾获得校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9、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已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模块考试)高级合格证书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证书、全国中小学老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四、培养方式在全校遴选约15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周期为3年。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加强理论学习。在培养周期内,学校每年提供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供每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研读,必须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书随笔,年终送教务处检查,以此促进培养对象提高本身的教育理论水平。(2)参加各类培训。依托各级各类培训基地和进修学校,优先选派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学习和培训,促进知识的更新和理论水平的提升。(3)开展课题研究。针对学科教学的难点环节,学校已布置各学科教研组每学年选定一个(教学难点)作为专题进展集中研究并争取实现打破。对此,每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必须积极配合教研组,主动承担相关专题一个以上的教研任务,为教学难点的研究和打破作奉献。学校也将根椐各教研组教研专题的研究情况,有选择性地选送参加县(市)级及其以上的课题立项。(4)组织教育调查。学校每年联络在教育界中能起较好示范作用的知名学校,组织培养对象前往观摩、调查和交流,促进比对,寻找差距,拓宽视野,提升眼界。调查完毕后,每个培养对象必须提交一份调查报告。(5)做好跟踪调查。培养对象平时以分散方式在岗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教务教研部门要对培养对象在培养周期内的所学、所思、所研和成长过程进展全面跟踪、指导和调查。(6)进展示范引领。每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在培养周期内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技能竞赛(比武),指导和培养2名以上青年老师并获得成效;开设3次以上校级以上(含校级)教学公开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发挥学科示范辐射作用。(7)不断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