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物理量子论初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漏选的得3分,错选的得0分)1.(2009·高考全国Ⅰ)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λ2=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ΔE1=.用ΔE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ΔE2的近似值为()A.0eVB.C.D.【解析】本题考查光子、玻尔原子模型,光子的发射和吸收、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知识处理氖原子跃迁问题的迁移能力.光子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根据发射(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对应的两个能级间隔.所以能级间隔与光子波长成反比,即:ΔE1:ΔE2=λ2:λ1,解之得:ΔE2≈0.36eV,D项正确.【答案】D2.(2009·高考四川理综)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γ射线B.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在水中传播时,a光较b光的速度小D.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氢原子能级跃迁、电离能、光子频率、折射率和传播速度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故A项错误;从n=4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小于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而紫外线的能量大于可见光,所以B项错误;由氢原子能级图知,a光子的能量Ea=hνa大于b光子的能量Eb=hνb,故νa>νb,而光子频率越大,在介质中的折射率越大,折射率越大,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越小,C项正确;氢原子在n=2能级上需要吸收大于ΔE=3.4eV的光子能量才可以发生电离,故D项错误.【答案】C3.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静电计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静电计的指针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解析】锌板受弧光灯照射,吸收紫外线的光子,发生光电效应,放出光电子,中性的锌板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与锌板连在一起的静电计指针也带正电,故选项B正确.【答案】B4.(2009·江苏省宿迁)在光电效应现象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动能越大B.光电子的最大动能随照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C.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此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解析】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选项A错、B对;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发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小频率(极限频率)对应着“最大波长”,故选项C对、D错.【答案】B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增加,原子的总能量增加B.α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一种粒子流,它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弱的C.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解析】氢原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时,由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又因氢原子放出光子,所以原子的总能量减少,故A错,α射线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强的,所以B错.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故C错.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因其物理、化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答案】D6.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10-34J·s,×108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A.×10-18WB.×10-19WC.×10-48W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