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实施方案黄鼠湾流域赵家岔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定西市委办公室、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确定上报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攻坚综合示范点的紧急通知》(定市委办明电"20XX"20号)的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决定在权家湾乡赵家岔村建立黄鼠湾流域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现结合流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权家湾乡赵家岔村位于XX县区城北部、乡政府驻地东部,距县城40公里、乡政府11公里,全村辖张家咀、赵家岔、颉家湾、黑岗川4个村民小组,包含6个自然村,总户数206户,总人口864人,青壮年劳动力406人。全村区域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65.8亩,人均占有耕地7.45亩,平均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6.3℃,降水量400—500毫米,且分布十分不均,无霜期135天。全村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以种植豆类、谷子等杂粮作物为辅,是全乡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示范推广重点村之一。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126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适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2%,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户192人,有中共党员39名,村小学1所,在校学生56人。二、贫困状况1、贫困规模和程度按照国家现行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20XX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为56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4.8%。2、贫困特征及致贫原因第1页共5页全村贫困状况总的特征是贫困面宽量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贫困程度深。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全村贫困发生率扩大到64.8%,远远高出全县贫困发生率的平均水平。二是生产生活条件差。由于村庄分散,山大沟深,使得交通不便,农田水利、网络信息等设施滞后,尤其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路面狭窄,车辆无法通行,弱势地位显得尤为突出。三是农民稳定增收困难。农业结构调整缓慢,特色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加之常年遭受干旱、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群众依靠传统种养业增收比较困难。四是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全村技能型劳动力务工人数比例偏低,且大部分只经过短期培训,技能层次和熟练程度也相对较低,外出务工劳动力仍以苦力型为主。同时,贫困群众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五是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2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很难解决。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政策精神,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责任到人、帮扶到户”的基本思路和省委“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主要任务,以国家投资项目资金投入为平台,以改善联系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村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单位帮扶贫困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力度,进一步优化联系村发展环境,提高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二)基本原则——坚持群众脱贫与集体脱贫相结合原则。以联系贫困群众增收为切入点,推进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贫困群众与村级集体共同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第2页共5页——坚持当前脱贫与持久发展相结合原则。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短平快”项目入手,兼顾持续增收产业的培育开发,实现快速脱贫与持久奔小康致富。——坚持帮扶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原则。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以帮扶项目扶持为启动力,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3——坚持结合实际与务求实效相结合原则。因村因户制宜,尽心尽力而为,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四、建设内容(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各行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