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当仔细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想,须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我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我们都犹如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或苟且,或彷徨,或伟岸的活着。第1页共56页《平凡的世界》中无华丽的词藻,只有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人物,他们的结局,虽然不是那么完备,但又是那么天经地义;虽然不是那么华丽,但又是那么发人深省;虽然不是那么震天动地,但又让人潸然泪下。或许,你曾被孙少平、田晓霞间纯粹的爱情所打动;被矿工师傅在紧急关头自告奋勇而感动;为孙少安与润叶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而惋惜。但是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孙少平、田晓霞之间的死别。有人说:“世间最苦痛的事情就是我们熬过来生离,却终究逃不过死别。”死亡,是人们最不情愿去想,也最不情愿看到的。活着的第2页共56页时候,死亡离我们那样遥远,以至于我们把生命奢侈在不必要的事上甚至虚度年华,虚度光阴。只有当死亡到来的那一瞬间,你才知道生命的宏大,而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你起先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努力没有在自己的位置上创建出应有的价值,没有精彩地去过一生。或后悔没有向身边爱你的人表达谢意,你爱的人表达爱意。然后便起先幻想,假如给你一次活的机会,你会如何精彩的生活。假如这一辈子你都这样过活,当你死后,留给你和你身边人的只能是无尽的惋惜。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中说:“跟人告辞的时候,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你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是最终一句,你多看一眼,说不定第3页共56页就是最终一眼。”能说出这番话的人,必是看惯了太多的猝不及防,看惯了太多的“早知道”。田晓霞在抗洪前线,为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身亡,她死的宏大,却又是那么地突然。没有留给父亲及少平任何喘息的时间,只留下了那一本记录她和少平之间爱情的日记本,留给少平无尽的思念。但生活就是这样,是那么的猝不及防。而我们能够做的,只有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珍惜身边每一个人,当死亡到来时坦然面对,削减缺憾和懊悔。假如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怎样做,是与身边的人一一告辞,还是像平常一样虚度。我们不能确定生命的长度,但能确定生命的宽第4页共56页度。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在中国文坛,好像还没有其次位肃穆作家像路遥那样,面临着评论界的冷落时,却许久而持续地受到读者的怀念和酷爱。尽管对“极左”和“四人帮”等历史概念不甚了了,但这并不阻碍年轻的读者从路遥那里获得感动,吸取力气。在许多读者看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不仅仅是文学名著更是人生读物,“流泪”“感动”“震撼”是读者评价这两本书最常用到的词汇,回忆初次与这两本书相遇的少年岁月也是许多读者谈到第5页共56页这两本书时的必备桥段。如今早已是许多年轻人励志榜样的潘石屹曾说,《平凡的世界》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每当遇到困难,他都会重温一遍。当心灵鸡汤式的励志故事席卷着微博和挚友圈时,一个早已过世的作家,一个个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故事,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但仅用“励志”这一个标签来概括这部作品、这位作家,却带着速读时代的肤浅和粗暴。让我们回到路遥及其作品。在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和略萨等现代主义作家盛行的上世纪80年头中国文坛,路遥却选择了柳青式的现实主义手法,用三卷本达上第6页共56页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反映中国从1975年到1985年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路遥对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新动向并非没有察觉,“我的精神常如火如荼地沉醉于从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起先直至欧美及宏大的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之中”。当路遥将《平凡的世界》手稿第一部交给《当代》杂志社一名青年编辑,这名编辑在只看了部分稿件的状况下就草率退稿,因为他觉得小说中“那些平凡少年的平凡生活和平凡追求”太“质朴”,满意不了“读者独树一帜的渴求”。当时,中国文坛正流行现代主义,追新求异之风尤盛,不少文学编辑、评论家、作家成为各种“新思潮”第7页共56页的“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