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目录[考纲展示]1.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2.了解溶液pH的定义,认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和c(OH-)、pH三者之间的联系。3.了解溶液pH的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本节目录本节目录考点串讲•深度剖析真题集训•把脉高考知能演练•高分跨栏教材回顾•夯实双基学科规律•方法提升目录教材回顾•夯实双基体验高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2012·高考福建卷10T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2.(2012·高考天津卷5TD)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3.(2012·高考广东卷23TC)常温下,pH=2的盐酸中,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答案:1.×2.×3.√目录构建双基酸或碱活泼盐温度目录玻璃棒比色卡目录思考感悟(1)某溶液的pH=7,该溶液是否一定为中性?(2)若已知c(H+)>c(OH-),该溶液是否一定为酸性?【提示】(1)因温度不确定,pH=7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2)只要c(H+)>c(OH-),溶液一定呈酸性。目录考点串讲•深度剖析考点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体系变化条件平衡移动方向Kw水的电离程度c(OH-)c(H+)酸逆不变减小减小增大碱逆不变减小增大减小可水解的盐Na2CO3正不变增大增大减小NH4Cl正不变增大减小增大温度升温正增大增大增大增大降温逆减小减小减小减小其他:如加入Na正不变增大增大减小目录2.由水电离的c(OH-)和c(H+)的计算(1)中性溶液c(OH-)=c(H+)=10-7mol/L;(2)溶质为酸的溶液①来源:O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c(H+)=c(OH-)。②实例:如计算pH=2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方法是先求出溶液的c(OH-)=Kw/10-2=10-12(mol/L),即水电离出的c(H+)=c(OH-)=10-12mol/L。目录(3)溶质为碱的溶液①来源: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c(OH-)=c(H+)。②实例:如计算pH=12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方法是先求出溶液的c(H+)=Kw/10-2=10-12(mol/L),即水电离出的c(OH-)=c(H+)=10-12mol/L。(4)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①pH=5的NH4Cl溶液中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由水电离的c(H+)=10-5mol/L,c(OH-)=10-9mol/L,是因为部分OH-与部分NH+4结合;②pH=12的Na2CO3溶液中的O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c(OH-)=10-2mol/L。目录特别提醒:1注意区分溶液组成和性质的关系: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2温度相同、pH相同的溶液对水的电离程度影响并不一定相同。如pH=3的盐酸和NH4Cl溶液,前者抑制水的电离,后者反而促进水的电离;pH=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前者抑制水的电离,后者反而促进水的电离。3常温时,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7mol/L的溶液,因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目录1.(2012·高考上海卷)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A.NaHSO4溶液B.KF溶液C.KAl(SO4)2溶液D.NaI溶液即时应用解析:选D。A项,NaHSO4===Na++H++SO2-4,溶液中c(H+)增大,抑制水的电离;B项,KF===K++F-,F-+H2OHF+OH-,促进水的电离;C项,KAl(SO4)2===K++Al3++2SO2-4,Al3++3H2OAl(OH)3+3H+,促进水的电离;D项,NaI===Na++I-不影响水的电离。目录2.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B.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目录解析:选B。A项,加入NaHSO4溶液显酸性,但抑制水的电离,A错误;加入Al2(SO4)3溶液,Al3+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同时水解使溶液显酸性,B正确;加入Na2CO3溶液,CO2-3水解显碱性,C错误;将水加热促进其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加,但水依然是中性的,D错误。目录考点2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以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的滴定为例)原理:cB=cA·VAVB其中VB——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A——标准溶液的浓度,故VA大⇒cB大VA小⇒cB小。目录2.常见误差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