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林州市疾控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4/12/262明确三个定义(概念)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2003年SARS,食用果子狸感染病毒。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24/12/264主要内容1、准备工作2、流行病学调查(核实情况、初步调查、病例定义与搜索、正式调查)3、采样检验4、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分析5、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部分)24/12/265一、准备工作24/12/266一、准备工作1、召集应急处置队伍:根据食物中毒的具体情况,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队的人员应由流行病调查、检验、消杀、健康教育、后勤保障等人员组成。确定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队及各组负责人,并明确任务、授予权力。2、流调人员准备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食物中毒登记表等调查用表。7一、准备工作3、实验室人员准备采样物品,做好检测准备:3.1采样物品:刀、剪、勺、镊子、吸管以及盛装食物的无菌容器、塑料袋、75%酒精、记号笔、白大褂、帽、消毒口罩等。供涂抹用的生理盐水(5毫升)、棉拭子供采便用的采便管、运送培养基供采吐泻物的无菌平皿、采样棉球供采血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灭菌试管3.2现场快速检测装备:食物中毒快速检测箱等。24/12/268一、准备工作4、消杀人员准备现场消毒处理用药品、药械及相关记录表格;5、复习或查阅相关食物中毒资料:根据食物中毒的具体情况,复习或查阅相关食物中毒资料,掌握其特点及有效的防控措施;6、调集车辆。24/12/269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24/12/2610㈠调查目的和法律效力㈠调查目的和法律效力-1-1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食物中毒进行调查:1、判断突发事件的性质(是否食物中毒);2、分析引起中毒的餐次和食物,确定其与中毒的因果关系;3、推测引起中毒的可疑病因,为实验室鉴定中毒病因提供线索,为抢救治疗和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4、指导现场消毒,提出预防措施建议,防止中毒继续发生。24/12/2611㈠调查目的和法律效力㈠调查目的和法律效力-2-2我国GB14689《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中明确规定:由于取不到样品或取到样品已经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在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包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论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24/12/2612㈡调查步骤及内容-核实情况接到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指令后,工作人员应于1小时(农村2小时)内赶赴现场开展调查。首先对接报的情况进行核实,向中毒发生单位负责人或知情人进一步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和简要情况,包括进食时间、进食食品、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24/12/2613㈡调查步骤及内容-初步调查11、向医疗机构了解情况调查人员要到病人就诊医院对接诊的医生进行询问,以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过程,治疗效果。查阅病历记录,了解病人的各种临床检验结果。24/12/2614㈡调查步骤及内容-初步调查22、获得食谱向提供食物的单位索取食谱,特别是进食史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在无法直接获得食谱时,可以向聚餐组织者(如导游)、进食者(发病者与未发病者)、其他知情人员询问间接获得食谱。食谱也可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组获得。24/12/2615㈡调查步骤及内容-初步调查33、对已发现或已掌握的病人进行初步调查(5-10人)初步了解病人的病史和发病前72小时的进食史以及其它的暴露史,估计发病的潜伏期。根据不同的潜伏期,作出相关食物中毒的病因假设。在进食史调查时,也应注意了解饮水史、旅游或户外活动史以及其它暴露史如动物接触史等,以排除或确定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或传播方式。24/12/2616㈡调查步骤及内容——病例定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