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报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形成参与市场竞争、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由过去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逐步向多元参股直至股权高度社会化和分散化的公众公司以及民营企业转化;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比重增大,一线职工党员所占比重变小。这些变化,使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永葆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谐社会的有力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深入推进,特别是在产权多元化的趋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为“三难一多”:(一)党组织摆正位置难。党组织应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在认识上特别在实践上,并没有真正解决。对改制企业怎样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有的认为企业应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党建工作要服从于经济建设,党组织成为了附庸,企业党建工作变“矮”了;有的认为企业重大问题由董事会决策,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难以实现,党委职责变“瘦”了;有的认为抓党建与经营生产相冲突,重生产,轻党建,不仅“三会一课”制度无法坚持,一些重要党内活动也开展不起来,企业党组织变“虚”了。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党政关系不协调、放松党建工作等现象:一是党组织参与决策难。企业改制后,虽然建立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工作职责、相互关系和工作制度还不规范、不健全,不能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党委会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二是党组织监督难。企业党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同企业具体利益、效益密切联系着,有时很难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家利益与企业集体利第1页共5页益之间的各种矛盾,党组织监督作用难以发挥。三是党组织开展活动难。过去国有企业实行党政并行的领导机制,党组织可以无偿地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活动。改制后,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企业资源不只是国有资源,还有其他产权资源,企业改制对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提出了新课题。(二)党组织自身建设难。有的企业党组织把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理解为局限于生产经营抓党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发挥不够,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有的党组织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得不到保证,活动内容单调空泛;有的受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及职工思想多变等因素影响,企业党组织失去吸引力,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方面出现“断层”,有的企业甚至多年未发展过新党员;有的企业党务干部的薪酬明显低于同一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致使很多人不愿从事党务工作,即使从事党务工作也不安心;少数国有企业在机构改革和分流人员过程中,党组织工作机构和党务工作者往往成为首选,党务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突出。(三)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加大,下岗分流自谋出路的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占有较大比重,流动党员增加,党员教育管理出现许多问题。一方面,困难企业面对大量矛盾和问题,受经费、人员等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企业根据党员的分布状况,将分流党员的组织关系转至党员居住地,但由于企业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衔接不够等原因,有的街道、社区党组织不愿接纳“外来党员”,即使接纳,也不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难以找到得力措施进行管理。有的流动党员主要精力放在重新就业、忙于生计上,或是长期外出务工,与组织失去联系;有的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发生偏移,逐渐丧失党性原则,认为“温饱都不能解决,还搞什么学习教育”;有的流动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另谋职业,不愿暴露或无人知其党员身份;有的企业有关职能部门教育管理滞后,没有及时根据党员分布状况调整党组织设置,导致下岗分流和离退休党员成了无组织管理、无活动经费,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