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5CH5民間往生禮俗─後篇民間往生禮俗─後篇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一、土葬儀節二、葬後儀節三、喪葬儀式的特性與功能一、放栓二、進壙三、立墓碑四、祀后土、祭墓五、呼龍六、撒五穀七、旋墓一、土葬儀節一、土葬儀節113/12/26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2113/12/26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3棺木運抵墓地後,要在下葬之前先委請葬儀社人員進行「放栓」的程序,放栓亦稱「放水」、「放涵」、「開涵」、、「開龍喉」,客家人則慣稱「開龍口」。放栓的目的,係因喪家在打桶時請專門的師傅利用布料、油漆、黏膠等物,將棺木的各縫隙密封,此舉雖可防止屍水或臭氣外溢,但若將密封的棺木下葬,恐因其內呈現「真空」狀態,而造成屍體長久不化。下葬前,由一人手持一條長鐵或鑿刀,再用斧頭、鐵鎚敲擊,在棺木的天尾處開鑿一個孔洞,使空氣進入棺內,同時讓屍水順利排出棺外,這樣一來,屍體才能在自然的情況下早日腐化。1.放栓113/12/26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4棺木下葬稱為「進壙」,其程序要先由地理師以羅經測量墓穴方位,在確定之後還要請全體孝男共同審視,因為民間相傳墓穴方位若有偏差,容易造成「拼房」的情形,意即亡者偏佑某一房子孫,為求公平,每位孝男均有權檢查方位。方位既定,旋為棺木進行「掩土」。按傳統習俗,掩土係由孝男和葬儀社人員共同執行,首先孝男以孝服下擺盛裝少許砂土,然後再灑入墓穴之中,以示親手安葬的意思,當孝男在灑土之時,還要大喊:「阿爸(或阿母)快起來!」否則亡者的靈魂將永埋墓穴中。迨孝男灑土完畢,葬儀社人員再以圓鍬鏟土掩埋,掩土之時,忌人影落於墓穴,據傳若影子落於墓穴,則此人將噩運纏身,甚至不久必隨之亡故。2.進壙113/12/26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5「墓碑」俗稱「墓牌」,多擇進壙掩土後才豎立。昔日台地之墓碑大小係依喪家經濟能力而定,富者的墓碑大,一般人家則略小,貧者改取磚石為墓碑;但現今絕大多數的墳墓皆有豎立墓碑,因粗坏悉由石材工廠大量磨製,故大小、型制近趨統一。值得一提的是,立墓碑時有一原則要遵守,那就是切忌「槓棺」。所謂「摃棺」是指墓碑與棺木天尾之距離過短,假如墓碑遭逢天災倒下時,會產生摃打棺木的情況,且老一輩均認為摃棺將會不利於子孫,因此墓碑與天色之間,應保持大於整塊墓碑的長度。3.立墓碑113/12/26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6立妥墓碑後,孝眷要行「祀后土」的儀式,也就是祭拜守護亡者墳墓的土地神。后土多立於墳墓的右側,其造型分為兩種,一是僅豎立一塊鐫刻「后土」二字的石碑,二是採用石雕的土地公神像。祀后土時係由地理師(或法師)率領全體孝眷,向豎立於墳墓右側的后土石碑或塑像上香,懇請后土日後好好鎮守墓地,並焚燒金紙以表敬意。后土祀祭完畢,孝眷再齊集墓碑前「祭墓」,祭墓時必須準備飯菜、銀紙等祭品呈獻,同時告訴亡者此一墓地即為其長眠的處所,請祂安居於此,往後逢年過節再回到家中接受子孫祭拜。4.祀后土、祭墓113/12/26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7台灣人深信風水之說,認為每座山脈皆有龍神,所以在棺木進壙後,要請地理師為墳墓「呼龍」,恭請龍神降臨墓地,讓龍氣能充乎其中,使亡者子孫能藉由該墓而家道長興。呼龍時地理師手捧羅經立於墳墓後方,孝眷則是齊跪墓前,接著地理師唸誦呼龍吉祥語:「手捧羅經八卦神,盤古初分天地人。九天玄女陰陽法,曾度凡間楊救貧。南山石上鳳凰飛,正是揚法安葬時。年通月利無禁忌,今日打開青龍口,輕輕引進太封君(亡者若為女性,則改為太孺人)。前面有山山拱秀,背後有屏鎮龍墓。手捧羅經搖一搖,二十四山都來朝。手捧羅經照一照,二十四山都榮耀。……5.呼龍113/12/26生命服務技能與實務8地理師在呼龍後隨即行「撒五穀」儀式,所謂「五穀」是指稻、麥、黑豆、紅豆、黃豆,外加硬幣、鐵釘、木炭等物,事先置於米斗之中。地理師於撒五穀時手捧米斗,朝墳墓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撒五穀,同時口唸吉祥語:「伏以日吉時良,天地開張,此日安葬,萬事大吉昌。一撒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受福祿。二撒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有家伙。三撒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富萬金。四撒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都富貴。五撒中央戊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