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静脉输液药剂科2011.11目前,静脉输液已成为医疗工作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病情恢复快,且能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若使用正确,可以使病人迅速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若调配不合理,则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带来不良的后果。——主要存在的问题–稳定性–如何正确配置和合理使用静脉配制的现状不稳定的因素药物本身因素:溶解度、氧化、聚合介质因素:溶媒、pH、光线、电解质剂型因素:脂肪乳、脂质体操作因素:加药方式、顺序储运因素:温度、时间不稳定1、溶媒的影响难溶性药物,常含乙醇、丙二醇、甘油等,配伍时,由于溶媒组成改变,常产生结晶或浑浊、沉淀等现象–安定注射液(含40%丙二醇、10%乙醇)–氯霉素注射液(含25%乙醇、55%甘油或80%丙二醇)与5%GS或生理盐水配伍时易析出沉淀—和溶解度有关的注射剂:地西泮、丙泊酚……2、pH的影响常用的输液溶媒及其pH值范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5—7.5溶媒pH值10%葡萄糖注射液3.2—5.5生理盐水4.5—7.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5—5.5甲硝唑注射液5.0—7.0碳酸氢钠注射液7.5—8.5青霉素G钠:最适pH为6.0—6.8红霉素乳糖酸盐:最适pH为6.0—8.0不宜与低pH的葡萄糖输液配伍;一般先以注射用水溶解,或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5%碳酸氢钠0.5ml使pH升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则有助稳定•维生素C:在pH值高时易分解变色许多药物的稳定性受pH影响较大弱碱性药物,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应避免与偏酸性溶媒或与酸性药物配伍,不宜采用葡萄糖、果糖,转化糖等与之配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pH值<7.0时极不稳定,变色降解pH值12左右最稳定专用溶媒10m1,含氢氧化钠静注奥美拉唑应使用专用溶媒,禁止用其他溶剂溶解静滴奥美拉唑应使用专用溶媒溶解,然后最好选用100ml的0.9%NaCL(如用250或500ml,由于输液容量大,滴注时间延长,可导致pH值降低,药物不稳定,容易变色)奥美拉唑溶液应单独使用,使用的注射器及输液器应单独使用,不宜接触其他药液奥美拉唑溶液应现用现配,配好后应在2h内用完滴注过程应注意避光,溶液变色后,不得再继续使用配置奥美拉唑的注意点3、光解反应的影响(1)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易发生光解反应,使抗菌活性下降•光解结果:产生降解物,或聚合物•光解机理:一级动力学过程反应速度与pH、浓度有关——pH7.4降解最快,酸性最稳定,t1/2=0.9h——尼莫地平注射液光照下不稳定,容易降解pH6.4以下稳定pH6.4-7.6浑浊pH7.6以上产生沉淀(2)吡啶类药物尼莫地平等《中国药典》要求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溶出度测定必须避光操作。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25℃自然光含量:下降30.5%(4h)pH:4.93→4.11颜色:无色→粉红色含量:下降34.0%(4h)pH:4.40→3.95颜色:无色→粉红色室温避光稳定稳定35℃避光稳定稳定4℃避光稳定稳定结论:需严格避光使用(3)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的输液配伍稳定性(4)硝普钠•水溶液不稳定,光照下分解加速分解为水合铁氰化钾,进一步分解为有毒的氢氰酸及普鲁士蓝,0.05%硝普钠溶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光照10分钟降解13.5%,颜色变深,pH↓,室内光线下,半衰期4h。•应即配即用,避光滴注,12h内用完4、剂型的影响•粒径(100-1000nm)ζ电位问题、破乳问题——用普通脂肪乳作溶剂;或用葡萄糖输液不宜用氯化钠作溶媒——已上市的载药脂肪乳:前列地尔、双氯芬酸酯、脂溶性维生素(1)脂肪乳•粒径(30-200nm);ζ电位和聚集问题;——用5%GS250ml作溶媒,不得用其他任何溶媒稀释——稀释液不立即用,应在2-8℃存放,不超过24小时•已上市的脂质体:两性霉素、紫杉醇、阿霉素、柔红霉素(2)脂质体稳定性较好;聚集问题——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g/ml,30min滴完——稀释液不立即用,25℃存放,不超过8小时•已上市的纳米粒:紫杉醇(3)纳米粒5、电解质的影响•若与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剂,如生理盐水、氯化钾、乳酸钠和葡萄糖酸钙等注射剂混合时,因盐类的离子效应,中和了胶粒中的双电层,使胶体凝聚而析出沉淀。•常见的注射剂:两性霉素、胰岛素、血浆蛋白和右旋糖酐等胶体溶液型注射剂6、聚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