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烧伤科李淑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简介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简介随着重症监护学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已成为临床科室中必不可少的监护手段,其在危重患者抢救、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目前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以压力为主,主要是大血管和心腔内的压力。监测的目的监测的目的对危重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了解其受损器官衰竭的原因和程度,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合理的治疗。监测的方法和分类监测的方法和分类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大类。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利用机体组织器官没有机械损伤的方法,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间接取得的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如主动的无创血压监测、心电图等,已成为常用的监测手段。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监测探头到心脏或血管腔内,利用检测仪或监测装置直接测定各项生理参数,如CVP等。无创监测,即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其特点是安全、没有或很少发生并发症。一般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心率、血压、ECG、SPO2以及颈静脉的充盈程度等,无创监测应用广泛,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和安全,并发症先对少。无创监测,即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其特点是安全、没有或很少发生并发症。一般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心率、血压、ECG、SPO2以及颈静脉的充盈程度等,无创监测应用广泛,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和安全,并发症先对少。有创监测有创监测(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CVP)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最常用的直接监测方法。通过内置动脉套管借充满液体的管道与外部压力换能器相连接,压力换能器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滤波后显示于屏幕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最常用的直接监测方法。通过内置动脉套管借充满液体的管道与外部压力换能器相连接,压力换能器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滤波后显示于屏幕上。有创血压监测适应症有创血压监测适应症临床上常用于需严格控制血压、血流动力学不稳、需频繁采集动脉血标本、严重创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各类休克、可能有大出血的手术患者、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严重高血压和危重患者,以及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嗜络细胞瘤手术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抢救时及无法用无创测量血压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操作方法有创血压监测操作方法最常用作置管的动脉是桡动脉,其他还有尺动脉、肱动脉、腋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护理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要紧密连接,避免脱开后出血或漏血。将动脉测压管沿肢体固定好,皮肤穿刺点用通明薄膜固定,每日更换通明膜,保持穿刺点干燥,若有渗血时及时更换。保证管路通畅,动脉测压管接肝素盐水,每小时用1%-2%肝素盐水5—10ml脉冲式注入或以3-5ml持续泵入,以防凝血、堵塞。测压前需测零,使换能器始终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或消失时,应考虑穿刺针是否打折、堵塞,并揭开保护膜进行检查和调整。有创血压监测护理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动脉测压管严禁进气,定时检查管道内是否有气泡;禁止从动脉管道内给药。定时检查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发现肢体肿胀、颜色或温度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准备重新穿刺。严格无菌操作。在每次采集标本之前,至少应弃掉导管和T形接管内2ml血液。冲洗通路的液体量不能超过3ml,以防逆向血流进入脑循环。病情稳定后尽早拔管。有创血压监测并发症及处理有创血压监测并发症及处理出血:穿刺损伤、应用抗凝药物、拔管后处理不当均可引起穿刺点出血。因此,在进行穿刺时,应尽量减少对动脉的损伤,避免反复穿刺;应用肝素防止堵管时,量要合适;拔除动脉置管后,按压进针处10分钟,并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穿刺处。留置导管过程中随时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及穿刺肢体末梢血运状况,若发现远端发白、肿胀或湿冷灯异常,应立即拔除。有创血压监测并发症及处理有创血压监测并发症及处理感染: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处皮肤干燥、清洁、无渗血;敷贴每日更换1次,有渗血室随时更换;延长管、三通管等物品1-2日更换1次;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前用络合碘消毒,并管道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