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心排量和血流动力学监无创心排量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基础基础理论理论课程安排I.I.心血管系统的基础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II.II.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概念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概念III.III.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参数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参数IV.IV.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是一个肌性泵器官,分成4个腔室。•左侧心脏将来自肺的氧合血泵入体内。•右侧心脏将体内回流的缺氧血泵入肺左心室很厚,因为它要克服动脉系统的阻力将血泵入体循环右侧心脏较薄,因为它只是将血泵入肺循环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心血管系统的任务是向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并维持血压•血压和CO是由心脏、血管和循环系统内的血量相互作用而决定的。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参数来描述:•心脏–收缩性,心率•动脉–系统性血管阻力(SVR)•静脉–静脉张力(很难测量)•血容量最终是通过肾脏来调节的,肾脏主要是管理盐和水的排泄•血容量可以间接的通过体重的变化和尿量来粗略的进行测定心脏心脏––收缩性和心收缩性和心率率•心脏功能主要通过2个因素来调节:心肌的收缩性和心率(每分钟收缩的次数)。心率由心室每分钟收缩的次数决定收缩性反映了收缩的有力程度,它受心室收缩前的容积影响=前负荷心脏每次搏动泵出的血量为每搏输出量让我们先来谈谈收缩性让我们先来谈谈收缩性•心脏有一个“嵌入式”的能力来改变心肌收缩的力度,因此每搏输出量对静脉回流的变化的反应称为Frank-Starling机制。•心脏的这一能力是不受神经和体液影响的。重要!!回流到心脏的血量越多(=前负荷)收缩性越强…直到某一特定点.•Frank-Starling曲线图阐述了心室前负荷和每搏输出量的关系。•当心室功能处于曲线的上升部分(A)时,一个指定的前负荷的变化引起了每搏输出量一个很大的变化,当心室功能处于曲线的平台期(B)时,SV变化不大。在曲线的这一区域,更多的血液进入心脏=此时的收缩性逐渐增强,SV逐渐增加在曲线的这一区域,心脏里充盈了较多的血量=此时收缩性几乎没有改变,SV也没有增加VolumeinmlSV让我们先来谈谈收缩性让我们先来谈谈收缩性心脏心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COCO•CO是心脏每分钟泵入体循环的血量。•CO=HRXSVCO没有单一的正常值。然而,CO的充足与否取决于在那段时间是否能够满足机体组织的能量需求。在正常静息状态下,健康成年人的平均CO范围为4-8L/min。•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是心脏每次跳动从一侧心室泵出的血量。一个健康的70kg体重静息状态下的成人,SV的正常范围为60-100ml/beat(SV=CO/HRX1000)。•心输出量心输出量:CO是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量。一个健康静息状态下的成人,CO的正常范围为4-8l/min(CO=HRXSV/1000)请记住请记住……请记住请记住……然而:在我们的病人中讨论正常范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让我们看看以下2位病人:1.一个70岁的老年女性,体重50kg,SV为50ml/beat,心率为84。CO为4.2L/min。2.一个65岁的老年病人,体重130kg,SV为60ml/beat,心率为70。病人伴有发热。CO为4.2L/min。对于第一位病人而言,CO完全正常。对于第二位具有相同CO的病人,当我们考虑到她的体重和临床状态,她的CO就太低了。请记住请记住……当我们对病人进行讨论时,参数与病人的实际关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如何将病人和参数真正关联起来?•通过将参数与病人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或是简化为体表面积(BSA)相关联。这些将在后续部分详述。•心指数CI=CO/BSA........2.5-4ml/min/m2•每搏指数SVI=SV/BSA……33-47ml/m2/beat请记住请记住……•前负荷:每搏输出量从本质上讲是受前负荷控制(心室收缩之前拉伸的程度)。静脉回流的速度或容积的增加能够增加前负荷,同时,通过Frank-Starling心脏定律,每搏输出量将会增加。静脉回流减少,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导致SV下降。•SVV是前负荷的近似值–稍后会对其进行解释•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的管路。•动脉直径的大小从一英寸到小量血细胞的宽度那么小(小于100微米)。•机体内的小动脉壁(被称为小动脉)是由肌肉组成的。这些肌肉充当括约肌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