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1大纲第五节急性食物中毒1第六节急性酒精中毒2第七节强酸强碱中毒3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节急性食物中毒急性食物中毒是指凡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入含有毒性物质(如亚硝酸盐、升汞、砷剂、有机磷等)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有毒鱼类等)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病情评估(一)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二)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三)急性毒蕈中毒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1.病史有无进食可疑被污染食物史,进食的时间及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发生在夏秋季,且其发病率常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通常4~5月份开始出现,6~9月达高峰。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毒机制可分为胃肠型和神经型两大类。胃肠型:细菌污染食物后,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及内毒素。神经型:是由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3.临床表现胃肠型:多发生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寒发热等胃肠炎症状。神经型:此型潜伏期大多数为12~36小时,起病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和咽肌瘫痪为主要特征。4.辅助检查对可疑食物、呕吐物及粪便做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急性亚硝酸盐中毒1.病史有食用或误服亚硝酸盐史并出现缺氧症状,或者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加入食品。贮存过久的蔬菜及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均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毒机制亚硝酸盐使正常血红蛋白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即高铁血红蛋白,阻止正常血红蛋白携带和释放氧气的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亚硝酸盐在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3.临床表现多在食后30分钟到3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绀。轻者:面部、全身皮肤粘膜青紫。重者: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呼吸肌麻痹,最终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4.辅助检查检测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急性毒蕈中毒1.病史有食用蕈类史及吐泻症状。2.中毒机制毒蕈中毒为误食了含有毒素的蕈类所致。毒蕈种类多,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同一种毒蕈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可能为毒肽进入机体后与肝肾等靶器官中的RNA聚合酶结合,阻碍RNA合成,导致细胞坏死。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3.临床表现胃肠炎型:-潜伏期为0.5~6h,轻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流涎等,重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溶血型:-潜伏期为6~12h,除有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明显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肝脾大及溶血性贫血等。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为1~6h,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多汗、流涎、流泪、脉缓、瞳孔缩小等胆碱能神经兴奋症状,重者可有肺水肿、呼吸抑制及昏迷等。肝损害型:-潜伏期6~72h,多在24h内发病,以中毒性急性肝损害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脑、心、肾等内脏损害,其中以肝损害最为严重。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4.辅助检查取食后残余毒蕈喂食动物进行观察,或做毒物鉴定以明确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救治与监护(一)现场救护使患者处于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注意保暖。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病情严重,且中毒时间较长者,应速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二)院内救护1.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1)迅速清除毒物: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2)补液、抗炎、抗休克(3)对症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急性亚硝酸盐中毒(1)迅速清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鼓励大量饮水或静脉补液,以排除毒物。(2)解毒剂:小剂量亚甲蓝(美蓝)1~2mg/kg(3)吸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