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2017年4概述一、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是传染变态性疾病、是职业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二、布病在世界上有广泛的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人们真正认识此病,并不断深入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1887年病原分离、1897年血清学诊断方法建立疫情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探索疾病病因,开展疾病防治、改善人群健康、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策略的重要工具。世界20多个国家中170多个国家流行我国31个省市新疆14个地州市、96各县市区昌吉州全覆盖昌吉市2012-2017年、16个乡镇街道均报告布病病例2012-2016年布病发病数地区分布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122013201420152016人间布病发病率分布图2005-2015年昌吉州布病发病顺位变化排序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11位2178833位417例15例55位27例27例342例664例622例757例122例8猩红915位9位热2例11位11位11位13位11位10位麻疹2005-2015年昌吉州布病发病数在乙类传染病排序2005-2015年昌吉州布病发病数全疆排序截止到2017年4月23日全疆累计报告发病数1500例,昌吉州293例排全疆第一,昌吉市21例,与去年同期的57例相比下降171.43%,发病率4.68/10万。报告病例的乡镇街道8个、占50%、发病数依次为阿什里哈萨克族乡7例、庙尔沟乡6例、六工镇3例。地(州)区发病数县(市)发病数2012201320142015201620122013201420152016昌吉州122342180.3%66494.151788169.281594昌吉市145069238199玛纳斯50115303381220奇台92028114378呼图壁31100123573458阜康市163978173127吉木沙232130昌吉市2012年14例、6个乡镇、阿什里乡2例2013年50例、9个乡镇、榆树沟镇12例2014年69例、13个乡镇、榆树沟镇12例2015年238例、16个乡镇、榆树沟镇和宁边路街道、各报告38例2016年199例、15个乡镇、榆树沟镇42例。2017年21例、阿什里乡7例、庙尔沟乡6例、榆树沟镇1例一、传染源及贮存宿主(一)贮存宿主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即使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据此要地位。啮齿动物如豚鼠、小白鼠、家兔是敏感实验动物,也可以作为传染源。(二)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和鹿。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三)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除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的病例,以及病人家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例。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发病多见。人与人发生传染是罕见的。因此,人做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二、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一)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这种感染常见于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①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②检查牲畜;③饲养放牧病畜;④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畜圈;⑤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⑥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⑦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⑧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⑨直接或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