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反射评定临床上将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称为“反应”,它特指婴幼儿时期出现并终生存在的较高水平的反射。这些反应是正常姿势控制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调整反应、保护反应及平衡反应。三、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大部分调整反应为中脑水平的反应,包括颈部调整反应、躯干旋转调整反应、头部迷路性调整反应及躯体调整反应。颈部调整反应、身体旋转调整反应是在相同刺激下出现的躯干整体或分节运动反应。头部迷路性调整反应、视觉调整反应及躯干调整反应是在身体位置变化或运动时为维持头部于正常直立位(即头颈部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或维持头部与躯干的正常对线关系而作出的反应。视觉调整反应为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一)调整反应上述各种调整反应消失或终生存在实际上反映了姿势调整发育的成熟过程。检查中应重点观察被检者当体位被改变后为恢复正常对线和头位置所做的自动调整表现。检查体位:被检者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检查方法:被检者头主动或被支向一侧旋转。反应:整个身体随意头的旋转而向相同方向旋转出现时间:出生后~6个月。消失时间:出生后6个月以后。1、颈部调整反应2、躯干旋转调整反应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检查方法:被检者头主动或被支向一侧旋转。骨盆旋转。出现时间:4~6个月。消失时间:出生18个月以后。检查体位:将被检者的眼睛蒙上,检查体位可以呈仰卧位、俯卧位、直立悬空位。检查方法:检查者用双手将被检者托起或将其向前、后、左、右侧各个方向倾斜。反应:主动地将头抬起至正常位,即头颈部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出现时间:出生~2个月。消失时间:终生存在。3、头部迷路性调整反射4、身体调整反射检查体位:将被检者的眼睛蒙上,体位呈(1)仰卧位,(2)俯卧位。检查方法:将被检者置于俯卧位或仰卧位。反应:主动地将头抬起至正常位,即头颈部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出现时间:出生后6个月。消失时间:5岁。检查体位:将被检者睁眼,呈仰卧位、俯卧位、直立悬空位。检查方法:检查者用双手将被检者托起或将其向前、后、左、右侧各个方向倾斜。反应:主动地将头抬起至正常位,即头颈部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出现时间:出生~2个月。消失时间:终生存在。5、视觉调整反射(二)保护性伸展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是在重心超出支持面时(一种位移刺激),为达到稳定和支持身体的目的而作出的反应。当身体向支持面倾斜时双上肢和双下肢伸展以支撑体重。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坐位、跪位、站立位或倒立位(降落伞反应)。检查方法:被检查者通过主动或被动移动身体使身体重心超出支撑面。反应:双上肢或双下肢伸展并外展以支持和保护身体不摔倒。出现时间:上肢,出生后4~6个月;下肢,出生后6~9个月。消失时间:终生存在。(三)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持面发生变化时,为了维持平衡所作出的应对反应。平衡反应为皮质水平的反应,它整合前庭、视觉及触觉刺激输入,是大脑皮质、基底节与小脑相互作用的结果。肌张力正常并且能够适应身体重心的变化(即肌张力随身体重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时平衡反应出现。随着平衡反应的成熟,身体能够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而出现一系列的调整。因此,平衡反应成为人站立和行走的重要条件之一。平衡反应状况可以通过活动的支持面和随意运动或破坏被检查者的体位而获得。检查体位:将被检者于平衡板或体操球上呈仰位、俯卧位、坐位、膝手卧位或站立位。检查方法:通过倾斜平衡板或移动体操球来改变身体重心。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即平衡板翘起(上斜)的一侧躯干向上弯曲,同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对侧肢体(平衡板下斜侧)出现保护性伸展反应。1、平衡反应——倾斜反应出现时间:俯卧位,出生后6个月;仰卧位和坐位,出生后7~8个月;膝手卧位,出生后9~12个月;站立位,出生后12~21个月。消失时间:终生存在。检查体位:将被检者呈坐位、膝手卧位、跪位或站立位。检查方法:通过外力(检查者推患者躯干或将上肢向一侧牵拉)或随意运动来改变重心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