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一.概念•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二、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折可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三.临床应用价值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四.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为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五、适应证•1.各种疾病、创伤、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2.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3.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六、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1.有出血倾向者;2.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股癣等;3.动脉炎或血栓形成者。七:动脉血标本的采集•1、护理目标:操作规范,血气标本隔离空气,送检及时,标本合格。•2、操作重点步骤:(1)核对医嘱与患者,申请单,测体温(2)评估患者的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有无水肿·结节·疤痕等。(3)告知患者或家属动脉采血的目的,配合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4)准备用物:最好使用商品化的专用血气针采血:此类血气针专为血气检测采血设计,已包被适宜浓度的抗凝剂,可直接用于采血并检测,使用非常方便。缺点是价格昂贵也可使用普通一次性采血注射器,但使用前需要先肝素化。•采血与抗凝—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盘、消毒物品、无菌2ml注射器、7号注射针头、无菌纱布、肝素钠抗凝液、橡皮塞(橡皮泥)、无菌手套、冰水或者其它冰冻设备、放置废置针头的专用设备•采血与抗凝—配置抗凝剂两支12500单位/2ml肝素钠(锂)+5%G.S(或0.9%N.S)50-200ml(一般推荐100ml)2ml一次性采血注射器抽取约1mL稀释抗凝剂,浸润管壁及针头后回推排空抗凝剂,然后再反复空推约2次分装后置冰箱冷藏备用•五,操作流程;•(5)核对.•(6)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有无特殊用药及配合情况,做好沟通及心理护理,避免因二次穿刺引起与患者发生纠纷。•(7)告知:•(8)准备。在使用动脉血气针穿刺前,回抽活塞至1毫升处,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血液不能将活塞顶至1毫升处,采血量不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若穿刺后再回抽活塞,血气针内会出现大量的气泡。用抗凝剂浸润的注射器采血约1~1.5mL,反复手搓并颠倒混匀注射器3~5次,保证抗凝剂充分平衡混匀。查看血样标本有无气泡存在,如果有,要立即排出,排除完气泡,拿橡皮塞(橡皮泥)把针头堵塞住,防止空气的进入•(9)立即送检标本,无法立即送检时,将血液标本放置在冰水中进行保存,室温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10)在检测前在仪器吸样检测前再作一次混匀,推掉前两滴血在纱布上,检查血样抗凝效果。如有明显凝结,放弃此血样•综上所述,归纳如下:•1.若穿刺桡动脉,让患者的手放在毛巾卷上并保持过伸位,掌心向上自然放松,穿刺点位于掌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