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年度工作打算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改革开放为动力,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总路径,以改革、开放、创新“三驾马车”,激活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以发展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倒逼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为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做出应有的贡献。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于发挥国有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按照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分层改革、分类实施的总体思路,实施“1249”改革计划,即,“1”为整体推进国资国企一体化改革;“2”为国资监管体系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两个层面同步实施;“4”为国有企业分实体经济企业、平台公司、公益性企业、金融企业四个类别分别实施改革;“9”为国资监管体系重点围绕规划发展、人事管理、财务监督、产权监督、业绩考核、监事会、信息化、国资文化、资本运营九项监管模式进行。20XX年上半年,初步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国资监管体系。20XX年底,基本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分类监管、流转顺畅的国资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20XX年上半年,组织开展试点经验交流,总结推广试点企业改革经验。20XX年,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全面完成。一、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体系,提高国资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一)明确监管机构职责定位。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学习借鉴XX省等经济发达地区国资监管先进理念,以规划发展为龙头,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深化国资监管模式改革。(二)推进七项监管模式改革。一是推进规划发展监管模式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借助专业机构与职业化团队外力,实施有针对性的“一企一策”改第1页共6页革发展目标;二是推进人事管理监管模式改革。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大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力度。加强外部董事履职管理,提高外部董事话语权。深化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制度改革。创新企业领导人员退出机制,授予知名企业家终身荣誉;三是推进财务监督监管模式改革。加强重点指标跟踪分析和财务预警。将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平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共享。市国资委将国有资本收益重点用于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四是推进产权监督监管模式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国有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集中,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支柱企业;五是推进业绩考核监管模式改革。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根据行业定位、行业属性实施分类分级考核,加强考核的有效性。根据企业现状和特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合理确定、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六是推进监事会监管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责,改进工作方法,监事会派驻企业办公,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实行“零距离”监督。切实解决在监督检查中力度不够,深度不深的问题,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时效性,适应新形势监督工作的需要。每一个监事会办事处每年确定1到2家企业作为重点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每届任期内对所监督企业全部重点监督检查一次,将每一户企业的经营状况摸清摸透;七是推进信息化监管模式改革。建设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强化企业重要经营指标监测和风险控制,提高国资监管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国有企业全方位监管。(三)完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国资监管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监管资本为主转变。推进监管制度、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与国有资产管理、国企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对国企“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管,重点抓好专委会核准管理、监事会监督、财务监督、产权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制度建设引领国资工作转移到强化监督、提高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