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绘本,快乐作文多年来,我分管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深入了解、思考、探讨语文教学的便利。在语文教学中,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就是作文教学。语文教学,说到底,我认为也就是听说读写,字词篇章的训练,而说和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年的浅薄思考与探索,我觉得:作文,学生的作文,它并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精心的指导出来的,也不是我们教师精细的评改出来的。看过很多资料,也读过好的传记。我真的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写好作文,首先,就是要有一种写作的欲望,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然后,就是必须要有生活积累和观察。我们好多教师,都怀着一个善良的心,教给学生这样那样的作文秘诀,对学生的作文又是眉批,又是总批,又是面批,又是点评,花在作文本子上的时间真的是特多。我不是否定这,我是敬佩但不欣赏。我们任劳任怨,干的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学生对于作文,往往总应付敷衍,有几个真的有兴趣?有几个真的有写作的习惯?即是说,获奖了几篇,发表了几篇,你说说,是不是就真的反映了我们作文教学的成果?说白了,学生们好多是为作文而作文,为老师而作文,为了完成任务与作文。问题在哪?写作的兴趣没有,写作的习惯没有,所以写作的内容枯燥,写作的方法缺少。这怪我们老师么?怪我们的学生么?我说,都不怪。前不久,我曾发过一个帖子,说的是这样的一种现象:纵观前后五十年,清华、北大那么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中文系,都是精英吧,那么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有大文豪么?很少;有大文学家么?微乎其微。他们培养出来多的是批评家,是政论家!当然,这也许有点偏激。而实际是,成就大文豪、大作家还是兴趣,就是写作习惯,就是生活积累。生活积累不谈,孩子毕竟正在成长中,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那么,兴趣、习惯,写作能力的训练需要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做呢?其实,作文教学方法很多很多。本人也曾有过一个失败的作文指导尝试。由一个编辑牵头,准备出一个作文教学的系列指导丛书,参加编写的是都是南京的几个在语文教学上面崭露头角,已经有点小名次的一线同行,我也参加了。编写的大致体例是:故事---单元课文赏读----精彩片段集锦----作文。最后,因为这个团队出现的短腿现象、因为编辑的突然转行、因为新编辑的新的编写思路需要大动作的修改,而大家都已经疲倦之极等等,最后胎死腹中。所以说是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成书。毕竟,大家都牺牲自己的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白忙活了几十天,这“痛”是痛彻心扉的。有了这段经历,自己的反思也是很多,也有收益。比如:优秀的教师,能成为一个名教师,能上出经典的课,但是,在编写故事中,却有失光彩;既然是名教师,各种各样的比赛、教学、行政等事务繁多,那么,怎样将精力更好的分配,而不是敷衍?等等。说到收益么,比如熟悉了教材,练了笔,对作文教学较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作文教学还有一条新途径:就是假绘本赏读之力而助作文,因此越来越关注。绘本研究的渊源什么是绘本?相比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一二。绘本也就是图画书。绘本就是“有画的书”,它让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也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也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有人这样评价绘本阅读:“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印刷……绘本的阅读是高尚的阅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悲悯胸怀,长情大爱……像春天的雨露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就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这是封给绘本最高的荣誉。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绘本(图画书)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凯迪克、格林纳威、波特都是早期的杰出代表。在亚洲,曰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为绘本的泱泱大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利用故事来引导孩子学习,是最便利,同时也是成效最佳的方式,透过故事角色的带领,孩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各种美德,像是诚实、有礼貌等。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