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职业康复本章内容概述职业能力评定职业训练职业培训职业咨询与指导第一节概述职业康复的概念职业康复的内容职业康复的目的和作用职业康复的原则伤残人士就业方式和影响因素职业康复的概念职业康复(vocationalrehabilitation,VR)是使残疾人保持并获得适当的职业,从而促进他们参与或重新参与社会。---198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159号文《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职业康复指通过强化残疾人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潜能,并与社会各界协作,创造平等就业的机会和环境,从而促进残疾人就业。-----香港政府2008年康复服务计划职业康复的工作内容职业评定FCE、工作分析、工作模拟评估、职业性向评估等。职业训练工作能力强化(workhardening)和现场工作强化训练(on-siteTherapy)职业培训电脑培训、文员培训、金工培训、手工艺制作培训等职业指导建立职业康复档案、提供劳动市场信息、提出就业建议、工作环境改造指导、职业健康指导、跟踪服务等职业康复的具体任务掌握残疾人的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就残疾人职业训练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基本原则》(ILO,1985)职业康复的目的和作用强化躯体功能改善心理功能培养良好的工作行为提高就业或再就业的能力获得并保持工作预防再次损伤(职业健康与工伤预防)职业康复的原则平等原则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病种,每个人都有工作的权利和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和权利。实用原则所治疗内容应符合病伤残者的现实情况,具有可操作性,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就业问题。个体化原则结合患者的个人兴趣、职业兴趣、个人特长/技能、社会/社区资源、单位安置意向等,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全方位服务原则职业康复服务决不是仅仅提高病伤残者的工作技能或帮助病伤残者就业,更不是简单的职业调查和咨询,还应通过服务帮助病伤残者保持工作和预防职业性伤害。伤残人士就业方式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灵活就业工伤保护性就业影响伤残人士就业的因素个人因素是指伤残人士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功能,包括活动能力、自信心、自我概念、伤残适应程度、个人工作上的性格特征、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就业意愿等。社会因素是指社会大环境下对于伤残人士就业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失业率)、社会偏见和歧视、政府政策和用人单位的接纳程度等。环境因素是指上下班过程中和工作场所中的环境因素。包括无障碍设施和工作场所适应等。第二节职业能力评定功能性能力评估工作分析工作模拟评估注意事项功能性能力评估体能评估肌力、耐力、ROM、平衡、协调、手功能、感觉、ADL等智能评估注意力、记忆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执行任务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社会心理评估残疾人的就业意向、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工作行为评估工作动力、自觉性、守时性、计划性、仪表、自信心、服从管理能力、接受批评能力、创造力、承受压力能力、行为-反应一致性等。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目的逐步分解指定的工作任务找出指定工作的主要工作要求确定导致人体工效方面压力的原因,该原因可能与工作方法、工作场所设置、工具使用或设备的设计有关。分析改良设备的需要、工作方法或工作场所,这样可使患者工作更加安全,更有效率。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参考依据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职业分类大典》工伤/患病工人直接提供的资料雇主提供的详细工作资料。专业人员于工作场所实地探访和考察获取的资料。工作模拟评估器械评估Valpar工作模拟样本评估模拟工作场所评估Valpar工作模拟样本之9第三节职业训练工作能力强化训练现场工作强化训练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工作重整及强化工作模拟训练工具模拟使用训练工作行为训练工作重整及强化目的工作重整:让工人参与运动,重新订立工作的习惯、能力、动力和信心工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