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VIP免费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_第1页
1/3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_第2页
2/3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一.中国水资源及水保护的现状(一)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特点如下:①降水量小。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012m3,平均降水深648毫米,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度798毫米和亚洲平均降水深度741毫米。②人均水资源量小。全国现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③区域分布不均衡,城市分布的水资源量呈现由东向西逐渐缩小,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南部地区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以上,而北部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约80%。④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年内径流量和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夏多冬少的现象非常普遍。1河流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在中国水资源量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有1/3的工业废水和9/10的污水未处理之前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46.5%的河流被污染。目前全国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每年可达445×108m3不包括在县和乡镇企业污水,约80%是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高水污染导致水环境恶化。在国家七个流域,太湖,黄河,淮河流域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河流污染。海河流域的污染,松辽流域也相当严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河流。水的使用价值在不断损失。根据七条主要河流和内河的110条重点河流的统计资料,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的河流占到了32%,第Ⅲ类的比重为29%,IV、V类占比为39%。超过1/4的人口在中国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2地下水开采过度由于水资源短缺,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维持工业和农业的正常运转,导致地下水的严重开采。据统计,中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64,漏斗面积*****平方公里,其中矿区严重面积达*****平方公里。过度抽水造成海水对地下水的入侵,水污染等现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而对岩溶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也给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障碍。3水土流失严重此外,中国是一个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8%,每年有所记录的土壤流失量50亿吨。这不仅导致了土壤肥力的降低,而且导致了水资源生态结构的严重失衡,破坏了正常的水循环。同时,河流冲积物中含有的氮、磷等矿物质,是河流和湖泊等富营养化现象的主要污染源。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反映了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管理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分析了水资源管理与发达国家保护的具体措施,在中国提供水资源管理现状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在中国水资源管理的改进建议。从发达国家利用市场经济来调节水资源不难发现,水资源市场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以最先进的方式保护水资源。(1)补偿机制的建立资源管理问题主要是由于資金短缺。日本采用水资源补偿方式管理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公共财产在经济中的外部使用,因此建立补偿制度可以筹集资金用于河道管理。其法律体系以“水资源开发促进法”为主导,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促进法》、《工业水法》,《新水法》等水法和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的其他法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体系。河道管理费原则由国家负担,二级河道管理费原则上由各地州承担。我国于2008年2月28日出台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次在财政转移支付中明确表明要开展生态补偿。这将为进一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制定实施措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但与日本相比,在水资源补偿方面,中国仍然缺乏综合立法和专项立法。只有单项法律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补偿机制。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制度。因此,中国可以从日本的管理风格的学习,明确管理费的收取和使用,利用补偿机制提高流域管理基金。(2)建立水资源保护市场经济机制为了更加合理地管理水资源,美国水利工程的投资来源日趋多样化。通过借鉴美国的经验,建议在我国建立一些试点地区,逐步实现水权管理。最后在我国建立水银行机制合理管理水资源。(3)建立以流域为单位水资源管理机构大江大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非常有必要进行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国共有六大流域,其主要流域管理机构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