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观《黑白记忆》有感VIP免费

观《黑白记忆》有感_第1页
1/3
观《黑白记忆》有感_第2页
2/3
观《黑白记忆》有感_第3页
3/3
观《黑白记忆》有感观《中国记忆》之“四人帮公审记忆”有感法双班:41106232邱处处十年动荡文革,这是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一段不堪岁月。猎猎飘扬的红旗下,阴谋和罪恶涌动。正如纪录片所说:“这是一场秩序与道德的错乱,这也是一个被法律所遗忘的年代。”然而,当动荡的乌云正被正义驱散时,我们又看到什么。明白什么。这集纪录片以一位参与公审的法官王文正为主线,就他的经历讲述公审的始末。文革时期法不成法,冤案错案堆积如山。“文攻武卫”指挥部的权力相当大,甚至可以代替公检法,抓人审判不在话下。他们自行逮捕,自行写判决书,然后利用政治压力强迫法院盖章。如此漠视法律与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偏远地方,蔑视法律,践踏法制的恶劣行为也屡见不鲜。当时在上海法院工作的王文正写信给毛主席,说四人帮破坏法制,无法无天,但邮局不发。第二次他改写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随后把信下发到最高法院,王文正于是遭到暗地调查。在当时那个宁左勿右的思维还大行其道的年代里,王文正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写在信里的是愤怒,留在心底的是彷徨。”这样的孤勇让他最终被中央点名参与四人帮的公审。这场被后人称为世纪大审判的对林彪和江青两个集团的公审共有两个审判厅,一个审江青集团,一个审林彪集团。公审的流程是先交由预审组,然后到起诉组,最后到审判组。在特别法庭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四人帮的态度都很顽固。预审的工作人员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把两岸所涉及的人员分成三类。一类是看到形势大局已定,对自己的罪行交代清楚的,比如王洪文(资历浅,没有什么政治资本);一类是还存在某种幻想,只认错不认罪的,比如姚文元;一类是妄图负隅顽抗的,比如说江青和张春桥。四人帮的秉性也在审判时得以体现:江青嚣张,木讷,张春桥沉默,姚文元圆滑。由此看来,不仅是教育第1页共3页要因材施教,司法机关审案也要从现象到本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聪明的叶剑英做出批示。先从王洪文处打开口子,各个击破,逐个瓦解,打掉四条腿中的一条或两条,使其失去平衡。那么王洪文有什么把柄呢。原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洪文曾经受江青指使,向正在长沙修养的毛主席告邓小平的状,告状的内容就是江青和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因风庆轮所起的纷争。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审判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当作是给王洪文定罪的第一炮。但王文正却反对这是反革命罪,而坚持认为:“中央副主席向中央主席汇报工作,目的是搞倒邓小平,他的思想是恶劣的,但是地位却是合法的。即使是污蔑,他也是合法途径行使的,不能说是反革命罪。”王文正的顾虑并没有多余,在正式审理时,邓小平同志便对总负责人彭真说:“我们要实事求是,要在法律上要站得住脚。”这何尝不体现了王文正法官的职业操守与邓小平同志的公正不阿呢。公审的结果也需要从大局出发,综合考虑,不能因为纯粹的憎恨而乱用刑法。当时两岸审判涉及的案犯中有国家副主席一人,副总理一人,政治局常委若干,都是地位显赫的官员,所以量刑成为最为人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江青的判刑,全体35票都赞同死缓。“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审判,法律的庄严在人们的心里激起从未有过的震撼。”江青集团高喊的“打倒邓小平,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反动口号也从此消失在华夏大地。短短的四十分钟纪录片,不仅让我感受到文革时期的人心惶惶,还让我感受到人们除掉四人帮时的大快人心,更让我感受到正义与爱国的力量。然而今日,我们的认识绝对不能只是停留在公审的表面,而要以史鉴今,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长久以来,有一种社会现象令我不解和难受。那就是每次要等大事故发生后,国家与政府才认识到从前的法律制度与规章或出错或纰漏或空白,才转而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但是,他们忘记了每一场大事故都会残忍地夺第2页共3页走无数的生命,我们不能总企图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反省、教训与进步。说得通俗些,就是不要等问题发生了才想办法亡羊捕牢,而要有预见性,高瞻远瞩,未雨绸缪,防止社会问题产生。时刻要记住,百姓的生命不是随便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观《黑白记忆》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